第1101页(1 / 2)

神工[校对版] 任怨 2997 字 10小时前

疯狂了好几分钟之后,众人才渐渐的安静下来,才开始慢慢的意识到,项目组终于做出了成功的样机,不仅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是一举将国内光刻机的设计生产技术推动到了世界前沿,变成了领先国际,从赶变成了超。

赶超赶超,实现前一个已经足够人欣喜,但实现了后一个,那就是巨大的突破了。

“保密制度大家都知道,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今天包括这段日子发生的一切,全都要保密。”总师在冷静下来之后,第一时间宣布了纪律:“哪怕连父母妻子都不能说。”

项目组里,其实还是有不少军方专家的,这个时候,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点头就行。

“郭先生,我们去会议室坐坐。”总师压抑着自己激动的心情,邀请郭泰来。

所有人都明白这台样机是怎么来的。哪怕他们做出了完美的设计,但是造不出来组装不起来那也没戏,最关键的一步,是郭泰来帮助大家实现的,是所有人梦想的基础。注视着郭泰来离开车间,不知道谁带的头,一群人哗哗哗的鼓起掌来,让郭泰来不得不一阵一阵的拱手。

“郭先生,光刻机的制造……”在会议室里刚坐下来还没等喝口茶水什么的,总师就迫不及待的冲郭泰来问了出来。

“我们有过协议的。”郭泰来微笑着回答道:“我负责制造样品,并且负责制作出安装手册。”

总师脸上无法掩饰的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郭泰来在这其中起的作用。说句不好听的,有郭泰来,光刻机可以做到四十五纳米制程,没有郭泰来,恐怕短期内能做到九十纳米制程就是极限了。且不说零部件加工的问题,光是装配精度调整,就足够那五个资深装配工程师用很长的时间来学习琢磨。

“总师,一个产业,不能靠我一个人来支撑啊!”郭泰来知道总师为什么会失望,但他也不得不实话实说:“总要培养足够的产业工程师才行啊!这需要时间,需要实践,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我们现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身为总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刚刚看到了样机超凡脱俗的表现,看到了赶超的结果,心中有点急切了而已。闻言也是微微点了点头,不无遗憾地说道:“时不我待啊!”

“我理解您的心情,但不赞同您的做法。”郭泰来接过话头:“说句实话,国家到目前为止,在真正的高素质的制造工程师的投入上还远远不够。”

总师又何尝不明白?高端产业工程师的缺乏是全国性的问题,不是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事情。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正在想办法弥补。

“我在制造几件超高精度磨床,结合lodt车床,光刻机的所有零部件应该都可以生产。”郭泰来把自己后续做的事情透露了一点:“接下来该怎么做,不用我继续提醒了吧?”

第1697章 春节礼物(下)

确实不需要郭泰来多说什么,这已经很明显了。

郭泰来做的事情,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加工制造光刻机的设备,是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光刻机的,而不用把郭泰来一个人绑死在光刻机的制造装配上。

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样品和实际产品之间,可能会相隔很长的时间。毕竟不管是设备操作人员也好,装配工程师也好,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培养出来。这段时间内,恐怕就只能靠着这一台光刻机的样本一边试验检测,一边做一些芯片方面的研究工作。

但总师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些时间成本是必须要付出的。严格说起来,如果没有郭泰来,这段时间可能会更长,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有可能。可郭泰来的出现让这一切都大幅度的缩减,也许最多只要三五年,就能够真正的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光刻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无法否认的是,任何的最先进的技术,最开始适用的总是在军事之中。有些东西,国内也不会例外。郭泰来和总师还在会议室商谈关于一些装配工程师的培养方法,军代表就已经将测试的结果上报了。

总师已经宣布了保密纪律,军代表再次重申了一遍。还没到傍晚,金陵军区已经派人进驻,厂区的安保设施也直接上了一个台阶。

后续的事情已经和郭泰来无关,但郭泰来知道,新的光刻机肯定不会直接出现在世人面前,只会语焉不详的出现在媒体上。

别的行业郭泰来不是很清楚,但是郭泰来自己知道,上次自己发射的六颗通讯卫星,大部分芯片是郭泰来自己制作的。军方,航空航天,通讯,计算机等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和芯片息息相关,领先国际的技术,将会让国内在这些行业之内彻底腾飞。

不过,在一切还没有准备好之前,有些东西肯定是不会立刻公布出去的,至少在生产能力稳定之前,是绝对不会的。用刚有起色的技术来刺激欧美解除封锁,然后国内再花大把钱去买国外的光刻机主动帮他们占领市场?凭什么?芯片厂家可和制造业不一样,制造业可以全国开花,芯片厂也能吗?能上马的资金是有限的,光刻机也是有限的,多一台国外光刻机,国内就少一台订单,这可是一台少说就要上亿美元外汇的精贵东西,凭什么让给老外?国内买还不用外汇,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