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页(1 / 2)

神工[校对版] 任怨 3130 字 11小时前

褚将军在征求过首长意见之后,硬是顶住了所有的压力。首长和他一起,还专门去拜访了海军总部的首长,摆事实讲道理,这才说服了海军首长,然后一一的向那些找他的将军们委婉的解释,不能暴露胖子的同时,还得让他们打消之前的念头,总算是让宝船号和那艘补给船顺利的下水出海。

其实郭泰来什么时候拿出t30都可以,但都被师姐和褚将军拒绝了。之前轻松的拿出来,那么一旦消息泄漏,罗罗方面要怀疑的人就只有郭泰来一个,毕竟只有这一个客户有实物。直到安装之后大半年的现在,这个时候拿出来,罗罗已经又生产了四台分别给了三个不同的客户,目标不是郭泰来一个了,这才算是没那么大风险。

不过,这也正是风险小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所以褚将军直接戴上军帽,起身就走:“小赵,和我一起向首长汇报,然后我们去海军总部。”

郭泰来打了个电话通知一声是轻松了,但是当天总装和海军方面集合的一批舰用燃气轮机专家们却都无法淡定了。这个高度保密项目组,拿到这套结构图纸准备分析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套t30的结构图纸当中,竟然还附带了一套完整的3d动画演示图,不但把t30燃气轮机的结构讲述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甚至就连如何的装配,都有了一个完整的从头到尾的3d演示说明,想要了解清楚这些基本结构和装配过程,只要耐着性子把这套3d动画演示看完就可以了。

就连师姐都没有料到胖子会给自己这样一个巨大的惊喜,看到打开那个动画文件,清晰的3d模型演示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喜到傻在原地。而当场呆住的,不仅仅是师姐,一个项目组的专家们,全都惊喜若狂。

第1924章 我不是有超算嘛(上)

反向研究技术的时候,拿到的资料中,最好的是有实物又有详细的文档的,不过那显然次数极少,成千上万次当中或许有那么一次,就已经是相当不错,能让人惊喜不已了。次一等的则是有详细技术文档却没有实物的。

可是,即便是拿到技术文档,分门别类整理,翻译,整体阅读,对照,整理出脉络来,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再想要从中分析出需要的技术,则更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这还是有相关文档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关文档,再次一等的则是拿到实物。有了实物,就可以根据实物来进行测试,并进行反测绘的工作。

不过,反测绘工作也不是那么轻松的。郭泰来这样的可以利用纳米机器人快速的完成,可是普通的科研人员想要做,就得在详细的视频和文档记录下,从外到内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的拆,一层一层抽丝剥茧,挨个的将零部件绘制出来。

如果是规则形状的零部件还好说,测量工作做的精准一点就可以。如果是不规则零部件,那就麻烦了,只能测量近似曲线,工作量简直让人发狂。而且就怕一个不小心,顺序不对或者多出来少出来一个零件,麻烦大了。

再差的就是只有结构图,如同郭泰来上次提交的那一系列的飞机和发动机的结构图一样。凭空看图分析,需要极强的空间分析能力。有时候按照结构图造出来零部件,装配也是个大问题,准确不准确,能不能运行尚未可知。这也是为什么郭泰来提交了结构图的情况下,依旧还是有人怀疑其真实性的原因。没有实物参照,只靠着图纸来分析,难度毕竟还是太高了。

这次,本来专家们以为还是只有结构图,大家就只能一大堆人联合起来翻图纸攻关研究,然后试图从图纸中发现一些技术解决方案,慢慢的反过来还原对方的技术真相,这没有几十人上百人的团队一年半载的功夫肯定没什么成果的。

然后巨大的惊喜就砸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一套完整的讲述t30工作原理的3d动画示意图,以及一些部位的分解示意,还配有解说。更厉害的是,还有完整的3d装配示意,简直就是一份最直观最完整最容易解读的技术设计方案啊!

从整体的气流和燃料如何进入燃烧室如何推动叶轮旋转,一直到详细的某个叶轮是如何的形状如何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每一级不同的叶轮旋转的速度以及承受的压力,每一阶段的空气温度范围,使用的材料性能范围,极限受力范围分析,装配的时候各种要求,各种紧固件承受的扭矩范围,要求的安装精度等等,全都在3d动画中有着完整的说明。

虽然每一次给出的都是一个大体的范围,不是精准的数字,但这已经比大家在一无所知中摸索要好上太多了。说句大实话,就算是做实验,也比一点信息不知道要少做很多次。

在场的专家们又不是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看着动画演示,再看着那些受力分析,这些动画中的技术原理能不能成立大概还是有概念的。那些数据,如果真的开始研究,应该也是可以耗费时间计算出来的,或许未必就那么精准,但大差不差应该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真正的技术专家,还是有这个判断力的。

特别是从某个项目组抽调过来的技术专家们,看完这个完整的演示,心中几乎立刻就笃定了,这些都是成立的,只要按照这个演示中的数据进行验证,反向测绘都可以免了,详细结构图和装配说明都有了,按照这些图纸打造零部件,然后按照装配说明安装,上机台验证就可以。

不由得,这几个专家把目光看向了赵晏晏。赵晏晏是他们的项目组长,而之前他们研究的同样也是一款舰用燃气轮机,不过是反过来从舰用反推到航空上。

没错,这些专家所在的项目组,就是研究郭泰来那艘高速游艇上的发动机,然后更改成航空发动机,最后用于国产鱼鹰的那个项目组。赵晏晏就是他们的组长。

郭泰来高速上游艇上使用的那两台燃气轮机,其实也是源自罗罗的t7,实际上技术原理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专家看到之后就觉得没问题的原因。

没人会怀疑郭泰来之前是偷了罗罗的技术,因为那个时候直到现在,都还没有t7的出现,一个人提前好几年去偷还没有出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