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郭泰来就一直在宝船号上呆着,但宝船号却带着补给船一起开往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去和科考船会合。这一趟下潜现场参与的人有点多,光是科考船上可能还住不下,有宝船号就更方便了。
多出来的是一批国内的海洋研究专家,他们想要亲眼见证深渊号下潜到最深海沟,也想要实际了解一下深渊号的性能,所以在申请之后,有关方面和林嘉怡商量了一下,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他们可以在这次航行中住在科考船上。
第二天,詹姆斯和楚菲就已经飞到了宝船号上和郭泰来会合。除了他们,各自的随员也都陆续的从空中赶过来,现在有自己的飞机,十分方便。
相比上次在北极点潜水,这次詹姆斯带着的设备多了许多,光是天罡直升机就有六架轮流飞了两次才带过来。3d高清摄像机,采集声音的设备等等,准备的十分齐全。这次可是要拍一套清晰无比的3d深海潜水纪录片,全世界最深的海底,噱头绝对足。
因为这次动静大,有四个比较感兴趣的客户也中途上了宝船号,打算现场见证下潜世界纪录。除此之外,还有华夏央视和n的几个记者,也中途上了船。
虽然科考船距离近先出发的,可是宝船号开足马力的时候,三十五节的速度可比科考船十几节的速度快了一倍有余,很快就追上了科考船不说,还超过了它,提前赶到了马里亚纳海沟。
在这里,郭泰来要先确定他们下潜的位置,确保下潜的深度在一万一千米以下。其实之前已经选好了位置,就在斐查兹海渊,深度达到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地球的最深处。既然要创造纪录,那就创造一个最深的记录。
科考船在二十个小时之后也赶到了下潜位置,随后船上的科研人员开始工作,连接设备,检查仪器,再次检测深渊号的一切功能,确保深渊号不出一点问题。而那批国内随行观察的科研人员,则好奇的观察着深渊号,观察着各种仪器,努力的学习着。
詹姆斯在赶来的路上已经被郭泰来控制着美美的睡了一觉,消除了时差影响,和科考船会合之后就开始往深渊号上安装拍摄设备,各种调试,忙的不亦乐乎。
难得放松的只有郭泰来和楚菲,好一段时间没见了,亲昵的蜜里调油一般。
一群人忙碌了一整天,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足,该测试的都已经测试过,并且深渊号已经由起重机送到了海面上,可以随时下潜了,这时候大家的目光才看向了郭泰来和詹姆斯。
这是他们两个人几年前疯狂的约定,终于到了要实现的时刻。
在摄像机的镜头下,在众人的目光中,郭泰来和詹姆斯各自穿了一件潜水服,互相碰了一下拳头,先后走进了深渊号耐压壳当中。
舱门关闭,郭泰来和詹姆斯透过观察窗向外面的众人挥了挥手,这才各自坐好,然后郭泰来接管了驾驶。一声令下,起重机松开了挂钩,深渊号缓缓的进入了水中。
第1958章 潜水成功(上)
这已经不是郭泰来和詹姆斯第一次使用深渊号潜水,各种驾驶操作郭泰来也十分熟悉,在电脑操控下很快就进入了匀速的下潜。
因为郭泰来的特别要求,耐压壳驾驶舱里只安装了两个头等舱座椅,可以让两人能够十分舒适的呆在里面。
看得出来,这两个座椅是可以活动安装的,随时可以拆掉换成几个其他类型的椅子。毕竟这么大的空间只放两个椅子实在是有点浪费了,老板用完之后,科研人员可以安装其他设备,也可以多设置几个普通的椅子,完全可以多乘坐两到三个人毫无问题。不能不说,为了应付这个“奢靡”的老板,设计人员也是绞尽了脑汁。
詹姆斯的3d高清摄像机已经打开,他带了足够的硬盘,能把下潜到上升的一切都拍摄进去。灯光亮度足够,能让摄像机拍摄的十分清晰,电能也足够,深渊号足够大的体积绝对能够满足这些基本的需求。
因为郭泰来,詹姆斯不用像未来某一天他自己单独一个人蜷缩在一点一米直径的钢制耐压壳当中下潜,不用忍受全世界最深的海底那种冰冷黑暗的孤独和恐惧。有一个亿万富豪g在身边,一起完成两个人当年的梦想,绝对是一件令全世界的人都争先称道的惺惺相惜和臭味相投。
普通人的臭味相投大概是一起搭伴打个怀旧游戏,或者一起在一个小酒吧里痛痛快快的喝一杯。而这两个世界名人,他们居然是相约一起下潜到世界的最深处,为此还专门设计生产了全世界几乎性能最先进的深潜器。
“g,我从没有想过这一天会这么快的到来。”下潜过程中,一边通过观察窗看着外面被灯光照亮不时游过的海洋生物,詹姆斯一边无比感慨的冲着郭泰来说道:“我以为至少也要等我忙碌完《阿凡达》才能有机会做这件事。”
“我恰恰相反,詹姆斯。”郭泰来不用通过小小的观察窗来看外面,深潜器外面的每个角落都有纳米机器人,其中一些还被大量的透明金属保护的很好,足以承受海底的压力,所以全方位观察的更加仔细,和詹姆斯聊天也更放松:“如果这一天能早一点到来那就更好了,可惜,直到今天才实现。你知道的,其实如果不是大量的测试工作,我们去年就可以享受海底之旅了。”
这倒是事实,因为安全测试,至少耗费了差不多一年多时间,去年夏天的北极点潜水其实也是测试的一部分,就是为了保证下潜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