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人很容易看清楚这个关系,但是明朝人则很难做到这点。这就是历史局限性了。所以张瑶的观点,陈燮能这么做,固然是为了利益,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道德水准较高。大明的地主豪绅多了,包括张瑶在内,怎么没见他们这么干?就算是张瑶自己,也顶多能做到在天灾年减少点租子而已,出现流民了,捐点粮食和银子。其他的,他是不会主动去做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是道德因素在发挥作用了。
到了这个程度,张瑶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陈燮为何要如此执着于投身武职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要为张家庄的百姓和所有依靠他生存的百姓,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基础。要知道,乱世人,不如狗。熟读史书的张瑶,很清楚这个残酷的现实。
陈燮,要守住这一份安宁和平静的生活,出发点是他的道德水准。答案是如此的高尚!
张瑶在得到这个结论之后,已经被自己的恼洞感动了!
做好事不留名这种事情太亏本了,陈燮不会干。弄一定道德高尚的帽子戴一戴,这个很必要。在下面的人感恩戴德的同时,拉上一帮本地的地头蛇一起,开作坊挣银子。就像滚雪球一样,现在是登州,接下来是黄线、牟平,慢慢往四周扩散。这是陈燮现在的计划。
“思华,我明白了,黄线守备一事,为叔全力支持你。”张瑶总算是松了口。
接下来的行程就不重要了,搞定了张瑶,就等于陈燮的计划成功了一半。不过张瑶还是很耐心的跟陈燮说:“凡事不可操切,先取奇山所为退路,待到根基牢固了,谋求黄县守备之事便可提上日程。”总的来说,还是狡兔三窟的那一套,陈燮不以为然,但还是觉得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为好。时间还有,不着急这一时半会的。
心情不错的张瑶打道回府,陈燮却还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同样能给陈燮套上一层光环,这种事情可谓多多益善。
当当当,锣声在村子里回荡,三三两两的端着饭碗蹲在地上吃饭聊天的庄户人,现在对这个声音非常的敏感。纷纷站起,伸着脖子朝声音的来源处看出。
敲锣的是猛子,扯着嗓子吆喝:“明日巳时,各位当家的到石磨处聚会,老爷有事情相商。”锣声在张家庄回荡,意味着老爷又想到什么事情让大家能多个挣钱吃饭的门路了。
葛老汉听完猛子的吆喝,三口两口的吃完了碗里的高粱野菜饭,回来对蹲在门口上吃一碗小米饭的老二道:“不知道老爷要说点啥,明天一起去听听。”
葛老二心虚的看了看碗里的小米,老爹吃高粱米,他吃小米饭,这事情传出去可不好听。
“我媳妇给偷着做的……”葛老汉不悦的打断他的话:“遮掩个啥,不就是小米饭么?有了神医老爷,迟早全家能顿顿能吃上小米饭。”
第八十八章 反季蔬菜
葛老汉信心十足的时候,陈燮正在书房里咬笔头。
人心是最奇怪的东西,对于陌生事物总有一种抵触,就像最初陈燮拿出种子来,张家庄的百姓也不愿意种一样。眼下这个新生事物,就得谋划一番了。
啪啪啪,玉竹的算盘打的叫一个熟练,管账的时间长了,也就炼出来了。瞅了一眼大丫鬟苗条的背影,陈燮猥琐的笑笑,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些少儿不宜的场面。
没有电脑真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啊!一切都要怪吴琪这个家伙,怎么就不让带着电脑来明朝呢?就算没电,还可以弄太阳能电池板啊。一到晚上就得点蜡烛照明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而且这个蜡烛还死贵死贵的,一般的人家都是点桐油灯。
在明朝实现电气化的事情就不要惦记了,连电线都不让带过来,你电个蛋的化。
继续用笔杆子解决问题吧,写了一会陈燮觉得手都酸,正好雨荨进来了,正好:“雨荨,过来,帮老爷抄写文书。”
玉竹警惕的扭头过来看一眼,那意思今晚上是我值夜。争风吃醋这种现象,并没有因为两个丫鬟各管一片有所减少。雨荨就当没看见玉竹在场,笑眯眯的走过来,当仁不让的往老爷的大腿上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