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九,袁崇焕到达顺天府蓟州。十一月初十,袁崇焕进入蓟州,承诺“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当时孙承宗指出应该守蓟州三河一线,以关宁兵布防蓟州西部各地,袁崇焕却将勤王各军布置到了其他地区,以至于十一月十三日,后金大队轻松通过石门。十一月十四,袁崇焕获报,后金军已经蓟州穿越而过,袁崇焕在后追赶,却未打一仗。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先皇太极一步到达北京,要求让部队进城休整。呵呵,呵呵,作死第三步。“我大清”就要杀上门了,你不去退敌,却要先带兵进城,你想干啥?
十一月十八日,清军抵达北京,北京戒严,中央政府急调各路人马勤王。
登州,时间往回倒二个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即将来临,再次奠定了神医老爷的神奇。疯狂购买土地的陈燮,买进了很多地主看不上的旱地,一口气种下了八千亩的番薯。这东西已经被证明过了,亩产四十石鲜果毫无压力。
关键还是小麦,有经验的老农,估计产量不少于四石。这个可把人吓坏了,这就是亩产五百斤啊。别人都在为粮食即将丰收兴奋发疯的时候,陈老爷还在海外没回来。急的张瑶连连骂:竖子,然后亲自去张家庄坐镇秋收,结果发现他坐镇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张家庄及周边几个村子的百姓,在陈家管事古三等人的组织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秋收。
先收番薯,家家户户都推着最少一辆独轮车进了地里,按区分片,壮劳力挥舞锄头挖番薯,老人和孩子在边上装麻袋,用独轮车送到路边,这里有四轮马车等着,装满一车走一车,进了村子直接上了一种叫地磅的东西,称重之后按照各家各户的号牌送去,堆在院子里。
很快张瑶就发现一个问题,这些负责用四轮马车给百姓送番薯的,都是张家庄团练。有他们的帮忙,再加上组织得力,不过一个星期,全部番薯就收完了。平均亩产四十石。总计番薯鲜果三十二万石。要命的是,都是一些旱地种出来的成果。这才是最吓人的地方。
收好的番薯分两部分,一半归各家各户,另一半在收的时候就直接送进了陈老爷的一个粉条作坊,大量的百姓抢在麦秋之前,进作坊里干活。将这些番薯变成了粉条。
晾干,装袋,然后这些粉条自有商人来收购,装车拉走。等这些事情都忙完了,麦子可以收了。这时候陈燮出海回来了,带回来了十几个仓库的物资。其中最多物资是纸包装的压缩饼干和午餐肉罐头,还有就是暖壶的内胆。
装了竹编外壳的暖瓶不过一亮相,就被来自苏、浙、闽、粤等地的商户预定瓜分殆尽,整整10万个暖壶,好多还是内胆状态,就已经先卖出去了。价格很公道,童叟无欺,每个10两白银,款到发货,欲购从速。
生意上的事情陈燮自然不会太操心,有刘庆负责。回到张家庄的当天,就吃了张瑶的一顿训斥,大意是秋收大事,出海迟迟不归等等。陈燮笑眯眯的挨训,没法跟他说,“我大清”要打来了,我要做最坏的打算。没什么会是最坏的打算呢?
这个要从总兵杨国栋被调走说起,孙国桢被罢免后不久,毛文龙被做掉之前,杨国栋也被调走。登州现在没总兵了,张可大这个副总兵就是最高的军事指挥官。
英娘这个女人,在妓院里按照陈燮的指示,收集各种情报,很意外的被她发现一个现象,张可大一直在派人监视陈燮的团练营。这家伙收了不少银子,居然还干这种事情,陈燮一下就生出警惕来了。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家伙在“我大清”打过来时候,奉命勤王是肯定的。问题他要是对陈燮有戒心,肯定要先找陈燮摊牌。陈燮从来都是不吝最坏的预判来揣度人心的,张可大这个家伙上次在路上拦着自己,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第九十九章 信心的来源
陈燮一直是希望能置身事外的,不过这个希望并不是人的主观愿望能起作用的。从最初的想挣钱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这个很朴素的人生目标,到现在这个目标算是基本实现了。当这个目标实现之后,陈燮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当初他自以为高明的那些手段,现在成为了裹挟他不断迈出下一步的力量。只要他停下来不往前走,就会有无数的血盆大口扑上来,将他拥有的一切吞噬的干干净净。
麦收开始之前,陈燮的回归很好的起到了一个安定团队的作用。经过了番薯收获的洗礼,现在五千五小麦的收割,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了。
神医同志还是习惯性的先开个秋收会议,张大乡绅受邀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人都是男女都有,这让张瑶感觉到很不适应。好在已经习惯了陈燮的奇特,张瑶看着头发已经长起来,用皮筋扎着的陈燮坐在中央的位置上时,有一种这娃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看待的觉悟。
会议的目的是制定麦收计划书,这种会议看上去有点多余,实际上则不然。这是陈燮培养团队协作的一种手段,几乎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都会事先开会,这是过去十个月里陈燮最看重的事情之一。没有人才,只能自己培养,明朝的读书人,不可能屈尊,也不是陈燮需要的人才类型。这些人写道德文章很厉害,实际操作经验基本就是扯淡。倒不是说明朝的读书人都这个水准,不过这个水准的基数最大而已。
会议首先由陈燮训话,表彰了之前番薯收割的表现,并且兑现了承诺的奖励。之后才是讨论麦收的组织问题。讨论的过程用畅所欲言来形容,先制定一个大概的计划作为骨架,然后慢慢的补充完善血肉。
张瑶在这个会议上显得很安静,一直在观察这些与会者。负责抓总的是陈燮,下面两个丫鬟分别负责后勤准备和运输、存储,这个显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总结来看,麦收在人力上的投入比较充沛。我认为重点还是运输、晾晒和储存这三个环节,一定要快,预防天气有变。为此,事先必须准备不少于五十辆四轮马车,而我们现在的马车可以调动数量是一百三十五辆。由此可以做出一个调整,加大投入一线收割的人数。”玉竹侃侃而谈,张瑶觉得很玄幻,这还是家里那个小丫鬟么?
“可以把团练营都投入进一线收割,辎重队负责运输。”陈燮拍板,玉竹坐下,雨荨熟练的记录。
“运输队保证不会耽误事,小的可以用脑袋担保。”站起说话的是猛子,这个当初被陈燮救下性命的小伙子,在陈燮身边跟班了半年左右,就被调到团练营辎重队做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