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2 / 2)

登基九年了,看着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每每关键时刻,都是陈燮这个海外归来的臣子力挽狂澜。就这样,文臣还不肯放过他?为啥?道理很简单!文官的利益!

很多事情,不难想明白,不然朱由检也不会说出文官皆可杀的话。不过他还是搞错了一个问题,明朝的败坏,真的是由体制导致的。大明要用文人来驾驭武将,目的是内部的治理更为容易。国家太大,站在君王的角度,儒家的那套自然是好用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我削弱,自废武功。

怎么改变这个问题,朱由检肯定是找不到办法的。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吃撑,过一天算一天。大概就是这样了。

通州,一日行军,登州营赶到地方,天色渐万,扎营的时候,陈燮习惯性的带着一帮军官四处看看地形。通州地处平原,一马平川,对于登州营来说,是个好战场,但是对清军来说,也是个好战场。

关键的问题还是情报,这一点陈燮从来不会轻视。通州这边的官员,倒是很大胆,看见登州营的旗号,直接给城门打开,邀请登州营进城驻扎。结果没见到陈燮,苏皓宸接待的一个知州,回了人家一句:“登州营没有缩在城池里当乌龟的习惯。”

一群人给气跑咯,陈燮回来听了也没生气,一点都没冤枉他们。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先锋遭遇战

次日黄昏,各地的夜不收陆续回来,带回来的消息很多,汇总之后敌情大致有了个轮廓。打仗首重情报,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信息传递很慢,情报的作用更大。

“谭泰部去了香河,应该是奔着宝坻去了。宝坻是个小县城,人口不多,运气差点,摊上一个懦弱无能的县令,十有八九要丢。顺义已经陷落,领军的是济尔哈朗,老熟人了。现在就差宝坻方面的情报了。这趟赶的急,没带大口径的线膛炮,济尔哈朗要死守,我们怕是够呛。这次入关,领兵的是阿济格,性格粗暴好斗,我判断他会主动迎战。所以,以其去打兵少一点的济尔哈朗,不如先南下打阿济格。我们的作战目的是抢人口和钱粮,阿济格一旦被打败,必然要丢下抢来的人口和钱粮逃命。”陈燮在做总结部署,虽然宝坻的敌情不明,但是陈燮这次带来了两万多人,线膛枪五千条,滑膛枪四千条。单单这个火力,就不怕建奴拿人来填,也没那么多人来填。这还没算其他兵种,这一仗绝对打得。

“明日一早,王贲为先锋,常时仁随后压阵,一旦遇敌,不要着急作战,可主动后退。阿济格的性格肯定是不服输的,一场大决战不可避免。丁子雄、翁正清、李云聪,你们三个,各领一个甲字营跟着我行动。苏皓宸,其余部队归你指挥,负责后路,小心济尔哈朗。”

次日一早,夜不收再次带回更为确切的消息,宝坻陷落,谭泰在宝坻汇合阿济格,兵力约为七万余人。济尔哈朗缩在顺义一直没动静,跟陈燮的判断相当。看这意思,济尔哈朗是被陈燮打怕了。

登州营开始南下,这一次行动比较谨慎,夜不收丢出去三十里,前锋和主力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五里之内。登州营南下之时,阿济格正在和谭泰商议军务,听到登州营的名字,阿济格也给惊着了。之前的情报显示登州营正在河南剿贼,这么远的距离,居然能如此快速的赶到。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相反的是,距离较近的关宁军没啥动静。

关宁军在清军的眼里跟筛子似得,祖宽和祖大乐带兵剿贼的事情,阿济格是知道的。所以一直不担心关宁军,没想到关宁军没来,登州营先到了一步,步兵比骑兵跑的都快。这他娘的去哪说理去?

一番商议,阿济格最后还是问谭泰:“登州营能有多少人?”

谭泰道:“看不清楚,不下两万人马。也不会更多,没见多少辎重。派出去的探马,跟登州营的夜不收打了几次交道,吃了不小的亏,折损了几十号人才换来的情报。”

“我们加一起有七万人,派人绕道去顺义,让济尔哈朗南下,两边夹击,不怕弄不死他。”阿济格咬咬牙,决定打一仗。谭泰点点头道:“也好,兵强马壮的再跑,军心士气都没了。今后再见着登州营,怕是脊梁骨都断掉了。”

商议之后,两军汇合南下,七月十日午后,登州营先头部队来到香河城下,远远的看见烟尘滚滚,一个小队的夜不收狂奔而回。王贲下令部队戒备,迎上前去。

“建奴主力,距离不到三十里。”夜不收带回来的消息很及时,王贲下令后撤。很快常时仁也上来了,王贲告知消息后地图上看看,指着地图道:“天色不早了,派人去通知大人。估计清军的先锋会追上来,我们迎上去,先打一家伙,稳住阵脚,明日我军可以背靠香河而战。这样无后顾之忧,对主力决战有利。”常时仁的想法,得到了王贲的支持。这货也是好战分子,当即一挥拳砸在地图上:“那就打他娘的。”

两边加起来兵力只有两个简装版的乙字营,两千白蜡杆,四千滑膛枪,加上掷弹兵一千,大炮只有3磅的小炮24门,用马匹驮着走的轻便版本的野炮。

香河靠着大运河,通衢大道就在城边,比起良乡算是繁华的大县,驻军也有三千。不过这会县令吓的跟个鹌鹑似得,根本就不敢开城门。登州营经过的时候,也缩着没动,驻军都站在城上,看着登州营滚滚南下。

阿济格的先锋是五千蒙古骑兵,两边的斥候打了一仗,蒙古兵的弓箭对上强弩和短铳,很是吃了一点亏。带兵的蒙古头领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哈尔,这货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他的姑姑孝庄很牛叉。电视剧《康熙大帝》里面有个笑话,还活着的孝庄自称“我孝庄”,孝庄其实是谥号,死后哀荣的产物。更搞笑的是,导演自称尊重历史。

弼尔塔哈尔率部北上,沿途还算顺利,接近香河的时候,一名斥候浑身浴血,狼狈而回。这货娶的皇太极的女儿,对大清很是忠心。看看斥候的惨状,很是愤怒。非但没有安抚,反而先拿鞭子抽了几下才骂:“堂堂蒙古勇士,被懦弱的明狗打败了,你还有脸回来。”

斥候乃是科尔沁草原上有数的勇士,号称能生裂恶狼的猛士。被鞭子抽打,斥候不敢动,生生的吃了三下鞭子,待弼尔塔哈尔问话才敢回答:“这伙明狗很硬,装备极好。奴才还是先动的手,十个蒙古神射手,一轮射箭全无战果。他们手里有一种透明盾牌,挡住了要害。即便射中面部,也被头盔弹开。等我们接近五十步,他们的弩好生厉害,两层棉甲都没挡住,奴才要不是躲的快,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