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页(2 / 2)

这两位更惨,直接就晕过去了,陈燮笑呵呵的摆摆手,示意人给扶下去。这三位商人,陈燮最恼火的还是芮掌柜,居然打军需的主意,答应葡萄牙人,弄几杆线膛步枪卖过去。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影子一直在盯着这些行会的头头们,这些情报都是影子提供的。大到跟谁谈生意,小到跟那个女人睡觉,用的什么手纸,都能有记录在案。要收拾他们,可真是太容易了。不过陈燮不想动他们,因为这些人是大明资本主义事业的先驱。

三位出去了,现场还剩下六位和一个旁听的张巡,七个人里头有五个坐不住了,站起来要拱手谢罪。陈燮抬抬手,示意他们坐下道:“都别紧张,今天这个场合不算正式,就是私下里给大家打个招呼。”多亏了不是正式场合,要是正式场合,得人头落地了。

三位没一会也回来了,这个座谈还得继续。陈燮出去方便一个,回来看看都齐了,继续笑道:“再说第二个意思,跟外国人做买卖,大家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诚信不诚信的,我看都不必太在意。就一点,千万不要吃亏就行。这个我丢下一句话,谁要是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可以向最近的驻军求救,如果得不到帮助,这笔账算在我头上。”

说完这个,陈燮站起来了,摆手示意大家别送,淡淡道:“就这样吧,我先走一步。”

今天这个话,大家印象都很深刻,但是理解不同。别人的理解基本都是生意上不能便宜了外国人,张巡的理解就不一样了。跟外国人做买卖无所谓诚信,这不是鼓励大家出去后能挣钱就行么?他手里有船队,都是荷兰的武装商船,这玩意是有大炮的。

必要的时候,可以去抢啊。这个念头一开,心里就跟长了野草似得。陈燮的对外政策,实际上就是一种殖民主义的套路,用战舰和大炮来开路,为贸易的利益最大化保驾护航。

这个座谈会的内容,在大明的商界不胫而走,消息传的很快,几乎每个行业都知道了这次谈话的内容。次年成立的茶叶行会,瓷器行会,都以这次谈话为原则,制定了一些行规。相比于正经的工商届,大明还有一帮人得到了一个信号,就是皇家船队和郑家船队为首的运输业,在海上跑的亡命之徒可不少。每到一个地方,风险大就正经的做买卖,风险小就抢的习惯,在这次谈话之后渐渐的形成。

再次北上,陈燮没有跟着家眷一起慢慢走,带着卫队快马轻骑先走一步,朱媺娖和朱慈烺,走运河缓缓北上。这一路陈燮先去山东,胶州湾的船厂走一趟很有必要,接着到登州,登州这边的搬家行动,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一些产业陈燮没有搬走,直接转售给了民间资本。例如龙口的船厂,现在生产的主要是打鱼的船。奇山所的船厂,生产的是民用的武装商船。出了所需火炮要去辽东采购,其余的都是民间自己制造了。登州呆了半个月后,陈燮过海去辽东。抵达旅顺之时,已经是十一月底,辽东已经下了第一场雪。

沿着新修的水泥硬路官道一路北上,抵达鞍山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一个巨大的烟囱,这是一个巨大的钢铁厂,年产量按照二十万吨来设计。生产出来的钢铁质量,虽然不能跟现代的一些好钢材相比,但是一些常见的钢材,已经能够生产,质量也不算太差。

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很长的时间里,钢铁产量意味着国家的军事潜力。辽东的钢铁厂一期建设完毕投产之后,大概需要五年,才能达成二十万吨的年产量。到时候,这里将变成一个几十万人口居住的城市。实际上现在的人口也不少了,已经有十五万左右,都是从山东过来的技术人员和家属。这里有一个陈燮最为重视的部门,就是蒸汽机车的山寨工程小组。

从现代社会搞来的蒸汽机车,还是太先进了,就算是当代最顶尖的工匠,加上几个最顶尖的技术人员在一起摸索,也很难直接仿制出来。但是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已经造出蒸汽机的孙元化、宋应星、汤若望为首的技术团队,他们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在现有的蒸汽机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蒸汽机车,可能功率没那么大,但是至少是走出了第一步。

这个计划,得到了陈燮财力人力上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一台蒸汽机车在陈燮抵达之前,终于生产出来了。

第五百七十五章 怪物

这就是一个怪物,怎么说呢,这台蒸汽机车比陈燮带来的机车要小了两号,一根烟囱长长的顶在前面,怎么看都是一个丑八怪。但是陈燮却一点都不嫌弃它长的丑,小心翼翼的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边看,还边听汤若望讲解。这个洋鬼子,为这台机车出的力气最大,从原理到设计,都是他带着一帮登州学堂的小伙子搞出来的。反观孙元化,能力则是体现在具体的事物上,铸造部件,带着人打磨等等。宋应星是两人之间的润滑剂,他总能在两人想不到一起去的时候,给出个主意,然后融合在一起。

这是一台大明朝的工匠用手工打造的蒸汽机车,汤若望带着人搞清楚原理后,根据现有的蒸汽机,设计出来的一台蒸汽机车。所有的程序,都有细致的记录,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下次再造蒸汽机车,就能再这个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朝着陈燮带回来的机车方向去发展。

之所以无法山寨出现代带来的整齐机车,原因还是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问题。关键还是工艺的问题没法解决,还有就是动力核心锅炉的制造水平不足。即便如此,当这台机车拽着四节车厢,在一段五公里长的铁路上行驶的时候,陈燮还是感觉到了无比的欣喜。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火车,尽管速度慢的很,顶多三十公里的时速。但是它跑的很稳定,这是经过十几次的试车后得到的结论,不是空口白话的结果。火车只要有水和煤,就能不停的跑下去,假定一天跑二十个小时,这就是六百公里,换算成里就是一千二百里,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一次能拉一百吨货物的千里马。这还是因为锅炉功率小了,将来呢?新的锅炉诞生了,在积累之后的提升,才是这台蒸汽机车最大的意义。

“铁路修的如何了?”陈燮没有上机车,站在发车地远远的看着。一个呆着皮帽子,身穿狗皮袄子的女人出来道:“这种铁路是反复实验后得出的设计标准,第一次试车时,就跑了这五公里,拉的货物也是一百吨。我们反复的勘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条铁路的设计标准是合格的。就算再多一倍的货物,也能承受的起。现在最大的难点,就是铁路桥的设计,一般的小河还好说,像辽河那样的大河,我们还在想法子解决桥墩的架设问题。”

陈燮听出是个女人,看她一身的打扮,就像和汉子。脸上虽然依旧有女人的娇媚,更多的是风霜留下的印迹。陈燮想起来了,她叫夏雪,一度是整个辽东军的后勤总管,怎么现在跑来搞铁路了?这可是女人啊,大明朝这种女人可是少见的很。

似乎是知道陈燮的意思,夏雪主动解释道:“修路的事情一直是我在负责,这不铁路这个东西我看的出来,比起官道可强的不是一点半点的。我便主动揽下这个活,就是多辛苦一点的事情,最右沈阳那边还有助手在负责。您放心,奴家知道您的规矩,这一路修过来,各种数据和图纸,我们都有细致的记录,存档保管好的。”

这个女人真了不得,陈燮在心里如是说,伸手竖起大拇指道:“别的人我就不夸了,你是这个。巾帼不让须眉,是大明的奇女子。”夏雪露出羞涩,理了一下刘海道:“大人过奖了,这些年要不是您,辽东百姓不知道多少人都活不下来。奴家也是您救下来的,做点事情不算什么。还有这个铁路,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奴家心里明白呢。啊呀,正事给忘记说了,刚才您问到铁路,这样质量的铁路,从旅顺已经修到了沈阳。”

嘶,陈燮吸了一口凉气,修铁路可不是轻松的活,没想到这女人带着一群人真的干出来了,这么长距离的铁路,真的就给修好了,这花多长时间来着?提到铁路,夏雪自豪之余,又有点感伤,淡淡道:“大人,求您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