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出现之后,战争就像一只公鸡被掐住了脖子,谁都不知道对手捏着多少蘑菇弹。这玩意你就没法防备,威力太大了,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精确轰炸,一颗就能毁掉一个城市。这个真不是闹着玩的,尽管大明本土不会受到蘑菇弹的打击,但是前方将士呢?谁能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掌握绝对的制空权呢?就算大明的科技确实领先不少,被人丢一颗蘑菇弹,那就是几十万将士的性命。
因为自己的黑科技,蘑菇弹提前诞生了,这是陈燮始料不及的事情。因为蘑菇弹,大家只好坐下来谈判。赔偿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大家都有蘑菇弹,只能互相拍桌子。战争到这时候,其实大明已经占据了上风,在非洲死死的守着埃及和,并且发起了反击,夺回了南非。在高加索地区,夺回了波斯,突破喀山防线后,主力一支北上,打进了莫斯科。两军在这个城市单单是巷战就打了两年。五百万两军士兵长眠与此,成就了著名的“莫斯科坟场”。
在这个战场,德军也阵亡了近百万人,法军五十万,英军三十万,其余欧洲参战国家,都在十万以下不等。总而言之,莫斯科巷战,成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最为惨烈的一战。双方在这个城市,整整拉锯了两年。如果不是蘑菇弹的出现,欧洲联军可能坚持不了两年就得崩溃,但是他们的运气好,蘑菇弹来的太及时了。尽管大明抢了先手,但是欧洲人也不慢。
谈判这个东西还是比拳头的,不过欧洲各国已经快抗不住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态度极为强硬。但是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拿不到。双方就此停战,但是不等于和平了。大的决战没有,小的战斗不断,陆陆续续的谈了一年,最终发生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有“小陈燮”之称的内阁总理陈灏,高调宣布访问欧洲。并以此行的名称为“和平之旅”。不管是大明还是欧洲,战争带来的伤口都太严重了。大明的情况还好一点,毕竟地方大,人口多,资源也多。欧洲的情况就有点不妙了,没有抢到多少地盘就算了,俄罗斯连莫斯科都丢了一半。
陈灏的欧洲之行,被后人称为光明之路的引领者。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发动的,作为被动迎战的一方,内阁总理摒弃了成见,访问欧洲各主要国家,与各国首脑密切会晤。
一个月之后,在中立国瑞士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大明和欧洲各国的媒体同时宣布,战争结束了。这一次真的结束了,大明的军队从莫斯科坟场撤军,从波斯撤军,欧洲军队从非洲南部撤军。最终世界恢复了和平,大明彻底从欧洲退了出来,在非洲也仅仅保住了埃及和南部非洲的一部分地区。在美洲,大明全面收缩至北美地区。世界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洗牌,欧洲国家获得了大部分的非洲地盘,获得了小半个美洲,然后关起门来分赃。很快就因为分赃不均,各国之间的关系急剧下降。
反观大明,在战争结束之后,经济也进入了一个衰退期,大批企业要么关闭,要么转产。好在这个时候的欧洲各国,还在为了利益争夺不休,大明受到的挑战仅仅来自内部。
在陈灏的倡导下,世界各国首脑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议,宣布成立联合国。明、德、英、法、俄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其中大明拥有一票否决权,其他四国一旦达成一致,四票否决。
战后的世界开启了和平发展的高速期,各国之间的矛盾,不再动不动就用武力解决。当然了,整个世界范围内,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各国为了殖民地,与当地的民族独立者战斗,在大明帝国联盟的内部,也有类似的战争在不断的爆发。这个时空的世界大战之后,没有发生所谓的全世界范围的民族独立的显现,因为都被帝国主义镇压了。这个时间轴上,德国那个大胡子也没有搞出他的革命理论来,而是成为了一个改良主义者。提出的思想不是革命推翻,而是在内部进行改良。具体为什么,大概因为欧洲没有成为世界的主导,大明一直压着欧洲很难受,大胡子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为了欧洲利益,大胡子几度奔走世界,串联欧洲各国,首先提出了欧洲一体化的概念。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反思,战争这个沉重的题材,成为文艺作品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两个对立集团,都创作了大量的相关作品。两者之间都在反思世界大战给地球带来的创伤,区别是欧洲高调的歌颂陈灏,认为他是五百年来最伟大的人物。
反之,在大明内部,则还是把陈燮摆在第一位,陈灏不过是“小陈燮”。就算他活到九十九岁,人们在提到他的时候,还是“小陈燮”。两个大集团之间既对立又合作,最终的胜利者是时间。1945年,大明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且成果的爆炸了蘑菇弹第二代,次年,欧洲先后突破这两个领域。两个巨大的集团之间,1970至1975年之间,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双方不断的共建互信,不断的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全球贸易时代来临了。
1980年,这个时空的第一个互联网出现在大明,随后就像瘟疫一样向全世界蔓延。1990年,地球村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
第九百一十五章 再来一次(大结局)
这个时空的大明经历太多了,陈燮不可能一次性看完。走马观花的看了目录,扫了一眼感兴趣的要点之后,天已经黑了。睁眼看见自己躺上一张老旧的藤椅上,身边是正在抱着电脑看剧的吴琪。
窗外是灯火辉煌的夜色,肚子饿了,打电话叫外卖?陈燮还是决定出去吃,顺便仔细看看这个城市。之前的一路上,还真的没有太仔细的看过。
“我们住的这个地方,现在叫江宁区。距离市中心有点远,好在房租便宜。”吴琪很啰嗦,陈燮歪歪嘴,看着夜晚安静的街道上,没有几个行人。心里不免纳闷,不行找了一圈,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正在开业的饭店进去。
出来的有点晚,已经快九点了,饭店里吃饭的人不多,也就两三桌的样子。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肥头大耳的。“老板,我看你这地方还算不错,怎么吃饭的人不多?”
“这位小哥有所不知,看见没有,沿着马路往前走一段,就是南京大学的分校区。我这饭店,平时都是做学生的买卖。赶上放假了,生意自然就差了。”
老板很健谈,陈燮有心跟他聊聊一直勾着他往下说。说到兴起出,摸口袋发现没带烟,准备去买的时候,老板递过来一支道:“抽我的,还以为你带着女友,不抽烟呢。”
“唉,大明现在不比以前了,生意确实不好做。我这还算是好的,有学生的生意可以做。再往前走五百米,这点你都看不到人在街上走了。”
“老板,大明人口三十亿,怎么会没有人?”陈燮不解的问,老板笑道:“小伙子,你是外地来的吧?一口南京官话,说的比我都好。年轻人不爱看新闻,这个我能理解。二十年前,我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大明有三十三亿人口呢。大明人口最多的时候,要在七十年前,那会人口三十八亿。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明的人口就一直在减少。知道为什么?”
陈燮摇摇头,老板摆开阵势,总算有人听他扯这些话题了,劲头十足,口沫横飞:“人口老年化,知道吧?”陈燮点点头,老板笑道:“这就对了,你们年轻人,不爱生孩子,国家怎么鼓励,生育率都上不来。老人呢,一茬接一茬的死去,现在的社会福利那么高,谁愿意受那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