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宁跑出一段路去,就停了下来,擦了擦脸上根本不存在的眼泪,撇了撇嘴,迈步离开小张庄,她下次再回来,都不必去见当初的那些族人了。
往后他们也别挑理自己把果林交给赵六叔打理。
心情轻快回到县城的家里,仍旧从后门进去,就看到伯钟正在廊下跟苏鹤亭请教功课。
早春,春寒料峭,伯钟的脸颊都是通红的,想来是刚刚下学。
苏鹤亭道:“咱们到屋里慢慢说……”一抬头就看到元宁回来了,边冲她笑了笑,“许久不见了。”
元宁也报之一笑,跟伯钟说:“这就是你不懂事了,既然要请教问题,当然要请苏先生坐下来,先奉一杯茶。”
苏鹤亭失笑:“你这是在调侃我?”
说着和姐弟俩一同进去。
伯钟果真去倒了两杯茶过来,一杯给了苏鹤亭一杯给了元宁。
元宁走了将近两个时辰的路,还真是又累又渴,坐下之后一口就喝干了,伯钟还要给她续水,她摆了摆手,“你先忙你的功课,我自己来就好。”
她给伯钟打下的基础非常好,伯钟入学之后,一开始和弟弟妹妹一起,进的是蒙童班,不过学了一段时间,夫子觉得他在蒙童班不合适,就给他调到了中等班。
他识字量还可以,理解能力也不差,所缺的就是背诵方面。
不过课堂上夫子很少讲解,主要是让他们朗读、背诵。
所以他有很多不理解的内容,一部分在夫子那里解决了,还有一部分夫子解释了他还不是太明白,原本想着回来问问元宁,谁知道元宁不在,刚好苏鹤亭过来了,便主动来询问。
苏鹤亭的讲解深入浅出,还旁征博引,所以这一番将接下来,伯钟不光把自己现有的难题解决了,还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元宁在一旁听着也是津津有味,等他讲完了之后,不由夸赞:“苏公子若是去做教书先生一定是最棒的那个!”
苏鹤亭淡淡笑了笑,没接这个话茬,却说道:“咱们这么熟了,你还一口一个‘苏公子’也太见外了。我比你们都大,就厚颜做个兄长好了。不知贤妹意下如何?”
一听“贤妹”二字,元宁第一反应就是“梁祝”,立刻摇头,“苏公子不如叫我‘贤弟’吧,毕竟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男装打扮。”
苏兄……会让她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联想,实在是喊不出口。
第八十四章 称呼
苏鹤亭从善如流,立刻喊了一声“贤弟”。
元宁选了个折中的称呼“鹤亭兄”。
苏鹤亭笑了笑,接受了。问她:“我看你在屋子里种的那个东西还不错,那是什么?”
“草莓,”元宁回答,“种子还是之前鹤亭兄给我的,难道你忘了?”
苏鹤亭挑眉,“只是没想到,长大之后会是这个样子。”
顿了顿,他又说:“这些日子我可能有些忙,估计多则半月,少则十天都不会回县城里来。有什么事你可以让人去县衙找方砚,他是县令书童,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些面子的。”
元宁点头,“好,我知道了,正巧我听说县太爷要去巡视春耕情况,你适合他一起的?”
苏鹤亭小小怔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
元宁颔首,“其实苏县令真的很难得,我们天庆县从来都和安定祥和不沾边,跟吃饱喝足好像有仇似的。”
听她说话有趣,苏鹤亭忍不住笑了一下。
元宁白了他一眼,“很好笑么?你是不知道以前我们天庆县好吃懒做的人一抓一大把,辛苦劳作的人一年到头,家里也没有几个钱,干活不干活都是一样的结果,你说那么多人干什么还干活?
“何况,还盗匪横行,天一黑就没人敢出来了,若不然,回家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只剩了一件贴身的衣裳了!
“苏县令这才来了多久啊,我们天庆县旧貌换新颜,连我这样的半大孩子也敢出来做买卖了,换在从前,我还担心丢了小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