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1 / 2)

皇甫嵩赞许地望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并未说话,似乎是在等着下文。

但遗憾的是,皇甫坚寿虽然对兵书烂熟于心,但是却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战场上来,以至于在背诵了般地说了几句兵书上的话后,还是没能总结出一个具体可靠的战术来。

“二弟,还是你来说吧。”

皇甫坚寿苦笑着望了一眼仿佛胸有成竹的皇甫郦。后者在皇甫坚寿回答的时候,始终没有贸然插嘴,很显然,皇甫郦是时刻谨记双方身份的:无论如何,皇甫坚寿亦是皇甫家的大公子,日后将会继承皇甫家家主的位置,而他皇甫郦,就算再出色,顶多也只能继承分家。

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要不然袁绍与袁术为何会因为这个尖锐的问题而争论不休,甚至于对此彻底走上了对立的道路。

不过在皇甫坚寿与皇甫郦之间,倒没有这个矛盾,一来是皇甫家终归不如四门三公的袁家那样兴旺;二来嘛,文质彬彬的皇甫坚寿学弟的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包含着对兄弟的互亲互爱,作为大哥,皇甫坚寿自然不会跟皇甫郦计较。至于皇甫郦,只要他时刻恪守本分,自然也不会跟皇甫坚寿产生矛盾。

“二子,既然如此你来说吧。”皇甫嵩唤皇甫郦道。虽然后者并非皇甫嵩的亲子,但因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并且皇甫嵩也十分欢喜颇具天赋的皇甫郦,因此,早已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皇甫郦视为了自己第二个儿子。

“是。”皇甫郦向从父皇甫嵩抱了抱拳,旋即在善意地望了一眼皇甫坚寿后,这才压低声音说道,“既然濮阳已有防范,强攻难有作为,那我军不攻就是了,就如坚寿兄长所言,攻敌之必救!……儿的意思是,留一部三河骑兵牵制濮阳,随后我军即刻挥军北方,攻仓亭、东阿。”

皇甫嵩闻言心中暗赞,但是脸上却未有表示,他淡淡问道,“若是濮阳无动于衷呢?”

显然皇甫郦也是猜到从父是在考验他,闻言立即回道,“那我军便攻下仓亭,顺势渡黄河前往冀州,听闻北军在冀州战况不利,但若是我军赶到,配合我军的军势,想要击败困守广宗的黄巾贼,不成问题。……至于濮阳,若是我军将东郡境内渡口尽数攻下,彼不过是一孤城,唯等死尔!”

皇甫嵩心中满意,又问道,“那若是濮阳黄巾出城追击我军,又该如何?”

皇甫郦闻言不慌不忙,从容说道,“旷野之上、骑军称王,濮阳黄巾区区步卒,用于守城堪堪可行,在旷野又如何是骑军的对手?更何况是三河骑兵?”

“好!好!”皇甫嵩满意地点了点头,在赞许地望了一眼皇甫郦后,再次将眼神投向了濮阳方向,眼神中充满了讥讽意味,“濮阳贼紧缩城防,看似跟猬鼠(刺猬)般扎手,可惜,贼众乃庸才尔!”

说罢,皇甫嵩便带着那一行人返回了军中,并且下达了最近的命令。

正如张煌所担忧的那样,皇甫嵩果真弃濮阳不攻,挥军北上攻打仓亭。说到底,皇甫嵩并不像卢植那样遵循一个城池一个城池逐一收复的原则,他的战术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再说得通俗些那就是,皇甫嵩是一位擅长战术更擅长战略的用兵大家。

两日后,皇甫嵩留下了五百三河骑兵作为幌子,命其监视濮阳的一举一动,而他的大军,则挥军往北奔仓亭而去,得知了这个消息,张煌与卜巳皆是心中一沉。

尤其是卜巳,得问这个消息顿时面色大变。

任你将濮阳打造地犹如铁桶般无懈可击,可皇甫嵩根本就是对濮阳视若无睹,如之奈何?!

饶是张煌,这会儿也竟有种智商被这个时代的名将碾压的错愕。

第一百八十八章 无时无刻的骚扰

“这、这、这……这该如何是好?”

得到最新传递过来的消息,得知皇甫嵩率领数千军队绕过濮阳,直接前往仓亭,东郡黄巾渠帅卜巳不禁有些方寸大乱。

虽然东郡的确有好几地方便渡河的渡口县城,比如在濮阳西南方向的延津,还有在遥远的东北方向的高唐,然而最为关键的是,从仓亭渡河抵达黄河对面的东武阳,随后可以经阳平、乐平、聊城三县直接抵达清河国。

清河国那是什么地方?那不单单是广宗黄巾的身背后,更是张宝所率的安平国黄巾所占据的战略之地,毫不夸张地说,若是真被皇甫嵩攻入了清河国,那么首先张煌麾下的广宗黄巾将身处腹背受敌的最不利局面,面前是仍然保留着一定实力的北军,而身背后便是来自皇甫嵩的威胁。其次,张宝的处境也会变得极其不利,不管他之前如何稳稳地控制着清河国、安平国、河间国这三个诸侯封国的地盘,但是军队实力已然大损的他,十有八九不会是皇甫嵩的对手。

换句话说,从仓亭横渡黄河,是加入冀州战场最短也是最快捷的路线,而只要皇甫嵩一旦攻入了清河国,那么,他想打张煌就打张煌,想打张宝就打张宝,后两者皆会被他所牵制。到时候,就算北军中张煌有董卓与李儒这两位“内应”,恐怕也难以战胜北军与皇甫嵩大军的前后夹击,根本无法在这两支军队的夹击中守住广宗这在当时已然变成一座孤城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