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2 / 2)

甚至如果赵东云胆子再大一些,还可以往辽东地区派遣正规部队,不过这样做很有可能引起日俄两军的防备和敌视,进而引起外交纠纷,所以赵东云一直都是没派遣正规部队越过辽河,甚至营口和奉天都没有进入。

主力的第三镇一直都驻扎在锦州,而锦州到辽河这一广阔的地带则是分别驻扎了奉天第一混成协和第二混成协的部队。

虽然正规部队没有越过辽河,但是披着警察名目的巡警也算是辅助军事力量了,在辽东地区的大量巡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充当赵东云在辽东地区的军事存在,用来对抗日俄等列强自然是不够格的,但是也能够勉强维持当地的行政机构了,总不能和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那样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如此一来谁要是敢说赵东云害怕日俄没有派兵去辽东的话,赵东云也能够用巡警来当盾牌阻挡一二了。

练新军、剿匪以及成立巡警总局,这些都是赵东云主政奉天后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内容之一,而在军事改革中还有一项改革极为重要。

那就是赵东云在六月份正式成立了“奉天讲武堂”,该学堂以第三镇随营学堂为基础,开设普通以及进修两班。其普通班除了继续招收现役优秀士兵外,还首次公开面向社会各界学子招生,不过要求相当高,除了必须的体能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中学或秀才以上学历。

这个普通班相对于北洋军官学堂来说,规模和教育质量都是逊色不少,不过奉天讲武堂的进修班却是一如既往的出色。

甚至在北洋内部,人们一说起第三镇随营学堂或者奉天讲武堂,一般都是默认为进修班,至于普通班则是被直接忽略了。

这个进修班和以往一样,并不对外进行招生,而是对军内招生,招生范围除了赵东云所辖的第三镇以及奉天两混成协外,还包括北洋其余五镇以及京旗常备军,能够考进去的都是优秀的年轻军官。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首要原因就是中国现今缺乏培训高级军官的军校,赵东云一搞出来的这个进修班虽然规模小,但是课程却是仿效德国柏林军事学院以及日本陆大,教授的内容乃是名副其实的高级课程,该进修班的核心目标也不是培养中下层军官,而是以培养高级军官为重点。

很多从日本陆士毕业回来的留学生都是希望考进这个进修班的,由此可见这个进修班对那些年轻军官们而言有多大的吸引力。

如果说这个讲武堂里的普通班、北洋军官学校对普通学子有着极大吸引力的话,那么这个进修班就是对那些现役年轻军官有着极大吸引力。

赵东云当初搞这个进修班的时候,也是没有想到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不过发展了也好,赵东云就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向更多的年轻军官们讲述自己的理念,进一股在年轻人心中巩固自己这个少壮派首领的地位。

除了奉天讲武堂这个军校外,赵东云还设立了锦州中学堂、奉天大学堂,这三所学堂的筹办乃是赵东云主政奉天后的教育改革重点所在!

第161章 203高地

清末新政改革中,除去人们比较关注的军事和工商外,教育改革也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点,从1901年开始各省就相继根据新政建立各等级学堂,等科举正式废除后更是如此,各省尤其是财政比较充足的省份,比如江苏的各种学堂犹如春笋般几乎是一夜之间冒了出来。

奉天由于前几年一直处于俄国控制下,1904年又爆发了日俄战争,时任盛京将军的增祺哪怕是想要办新政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前两年他一直想要搞奉天常备军但是也没成功,而日俄战争爆发后就更加局势艰难的,当时的增祺也只能是救济救济灾民勉励维持了。

所以当全国各省都在搞各种新政改革的时候,奉天却是一直原地踏步,教育方面尤其如此。

1905年以前的奉天教育情况是比较糟糕的,各府县的小学堂还好,还算有一部分,但是中学堂以上的新式学堂却是一所也没有,本来以前还有一个奉天大学堂,后来改为省学堂,勉强算得上是一所中高等学校,但是日俄战争爆发后校舍被俄军所占据,该校自然也就被迫停课了。

所以当赵东云接手奉天的时候,奉天除了少数小学堂外,是没有哪怕一所中学堂和大学堂的。

赵东云上任盛京将军后,虽然日俄战争依旧在继续,但是赵东云对奉天的掌控力却是增祺所不能比较的,辽西不用说了,这里可是赵东云经营了多年的地盘,日俄两军都不愿意贸然越过辽河以引起外交纠纷。

至于辽东地区虽然赵东云无法进行军事掌控,但是依托巡警制度以及政治上的改革,使得他把辽东地区的民政权力重新收了起来,导致安东、营口、大连等地虽然处理日军控制下,奉天、铁岭等地处于俄军控制下,但是赵东云却是依旧能够控制当地行政部门处理民政事务,并且收取税款。

强力的掌控也是赵东云在奉天推行新政改革的基础,以避免部分新政措施被当地民众所抵触,比如赵东云设立财政总局的时候,也是宣布增加多项税收,比如烟酒税,同时加大了部分商税的比例,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当地商家的反对,不过那些商家也只是私底下反对而来,可没胆子公开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