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1 / 2)

“第九混成旅和第十混成旅的步兵部队扩编比较顺利,目前已经初步满编,但是炮兵部队目前暂缺,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也较少!”

方壁永说了大体情况后,赵东云的视线就投到了扬善德身上,身为教育部总长,全权负责新兵招募、训练的扬善德立即接口道:“兵员方面我们的问题还是不大的,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一共招募了新兵四万余人,目前已经有两万余人分配到各部队,预计月内还有两万余新兵可以配属各部队!”

奉军的扩军过程中,其实兵源一直都没有太多的问题,这年头想要来当兵吃饱饭的人多了去,虽然不可能和北洋常备军时代一样精挑细选,但是略微放低要求后依旧能够轻松募集到足够的兵源。

而阻碍奉军乃是国内各军阀扩军的最大障碍是军械,尤其是重武器!

而负责武器供应的赵东平道:“军械方面,目前我们的缺口还是非常大的,要想把各师旅全部满编,我们至少还需要一百余门师属七十五毫米的火炮,五百门以上的迫击炮和至少两百挺重机枪以及上千挺的轻机枪。

而目前我军的主要军械来源福厂,福厂方面虽然近期加速了产能,沈阳分厂也已经开始小规模投产,但是产能依旧很难满足我军需求,尤其是火炮和机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军械部已经和多家洋行进行了洽购,目前已经向德国克虏伯厂订购1905年型七十五毫米野炮三十二门,重机枪一百挺以及七九圆弹两千万发!

又向日本订购了库存三十一年式野炮三十二门,新式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十六门,三十八年式一百毫米加农炮十二门,日式65毫米子弹五百万发!”

奉军虽然有着福元机器厂支撑着,但是区区一个福元机器厂也是无法满足奉军的作战和扩军需求,目前福元机器厂的主要产能是福造88式步枪以及炮弹、子弹,用于支撑奉军前线作战的大量弹药消耗。轻重机枪以及迫击炮的产量虽然有,但还是不算大,只能说勉强而已,至少短时间内无法让奉军做到满编。

不过相对于机枪、迫击炮而言,火炮方面更悲剧,年初的时候福元机器厂已经仿制1903年型75毫米野战炮成功,成为继江南制造局之后第二家可以生产长身管野战炮的兵工厂,但是由于是刚仿制成功,这产量自然是极其有限的,月产不过数门而已,而奉军对75毫米野战炮的需求量比对75毫米过山炮的需求量还要大,缺口是上百门,这要是自己慢慢造的话还不知道得猴年马月才能让部队满编呢,所以没办法只能是继续进口,甚至为了快速获得这些野战炮不但进口德国货,就连日本的旧式三十一年式野战炮也是大规模采购。

对于野战炮的急迫需求导致奉军对性能都不在乎了,管他是德国货还是日本货,只要是炮都要,反正日本人倾销的二手三十一年式野战炮也便宜的很,一门不过几千两,而德国货一门可是要上万呢,就连国产,福元生产的1907式75毫米野战炮也得上万奉圆一门。

至于更大口径的加农炮,奉军的炮兵军官们对上一批从德国进口的一百毫米加农炮相当满意,于是乎又向德国增订了六门。

第285章 整编和扩军(二)

此外日本那边在日俄战争期间越是成功仿制了这款德国火炮,而日本人正处于经济困难无比的时期,听闻奉军找德国人购买该炮后,也是上门推销火炮,并且价格便宜很多,虽然明明知道日本版本的这款火炮质量上不如德国原版货,但是架不住人家的便宜啊,所以就是从日本采购了十二门。

而从奉军在1907年阶段的军械外购中也就可以看得出来,日本已经代替德国成为了奉军的主要火炮进口国,原因有二,第一日本的火炮基本也是仿制德国,口径是一样的,这样奉军购买过来都可以直接编在一起使用,第二嘛,那就是日本仿制的比德国原产的便宜多了。

这年头的日本,尤其是日本陆军深受军费紧缺的困扰,恨不得什么都卖掉以筹集军费,前期大规模倾销二手军火就是出于这种考虑,甚至他还上门给赵东云推销三十八年式步枪,不过赵东云虽然知道这款步枪不错,但是价格不便宜加上和奉军口径不同,所以就没要。

奉军目前虽然装备了大量日本三十年式步枪,但是等奉军的步枪压力没那么大,福厂那边的产量腾出来后,迟早是要把这批步枪给换掉的。

而火炮则是不同,基本上只要是大口径的野战炮,而且价格足够便宜的话,那么赵东云不会介意向日本大量购买。

至于说日本不卖?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为什么?因为这年头的中国要想外购军械其实是很容易的,大把国际军火商长年累月待在中国推销军火,你日本人不卖,赵东云可以找德国人,找俄国人,找英国人找法国人甚至奥匈、美国。

只要有钱别说区区几门火炮了,连镇国利器的战列舰都能卖到!

日本人可是一直都是眼红中国的军火市场,要不然也不会在日俄战争刚结束,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就是直接把现役的火炮、步枪都拿出来卖了,一方面是处于升级换代处理二手货,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和其他国家竞争中国军火市场的需求,为此日本人的军械基本上价格都要比欧洲国家的便宜很多。

比如日本的三十八年式步枪和德国的毛瑟98步枪,两者的价格相差近乎一倍,如果不是赵东云可以自产福造88式的话,百分百会购买日本人的步枪而不会选择毛瑟98,这和性能、合不合适无关,原因就一个,日本货够便宜。

不过日本货虽然便宜,但是日本的产量也是有限,而且他们自身也处于大换装时期,很多新式装备腾不出太多的产量外销中国,比如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这款火炮同样是仿制德国1903年型75毫米野战炮,但是价格要比从德国进口便宜好几千呢,甚至比福元机器厂自产的价格都要便宜,如果不是产量不够,赵东云可不会顾虑什么民族感情,铁定会一股脑全部购买并装备该款火炮的。

历史上北洋的选择和赵东云其实差不多,日俄战争前、日俄战争后到清朝灭亡的那段时间里,日本都是北洋的重要军火供应商,尤其是火炮大半都是日造的三十一年式、三十八年式。至于辛亥革命以后的北洋军阀,尤其是段祺瑞的皖系等部队更是清一色的日械,其中固然有政治原因但是日本货价格便宜却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批军械的单子有前几个月下的,也有上个月才下的,最近的一批德国火炮预计月末能够抵达旅顺港,日本方面的二手炮估计月中就能够到一批!”赵东平继续说着:“按照目前的福元产量和外购订单的到货时间,预计三个月内我们就能够给部队做到轻武器的满编,而炮兵部队要满编的话预计要到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