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2 / 2)

只不过他不知道,他的名字在赵东云心里头还算是比较响亮的,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后对所谓的历史名人已经没有太多感觉,但是既然知道了自己手底下有吴佩孚这号人,而且这个时空的吴佩孚虽然缺乏了原时空的一些经历,但是依旧表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华,所以赵东云也没有理由不重用他。

自从升任第十九旅旅长后,在老长官任存高的带领下,吴佩孚率领第十九旅从济南一路南下,陆续攻克泰安、青州、沂州地区的诸多府县,虽然沿着东南方向一路攻城拔寨,占地数百里之广,但是说实话却是一场大战也没打过。

自从济南战役后,在山东残留的鲁军实际上已经是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在泰安方向再一次歼灭了鲁军三千多人后,张怀芝带回山东的鲁军实际上已经是全军覆没,就连张怀芝本人也是在济宁被攻破后,带着数百亲卫狼狈逃回安徽。在这种情况下,沿着东南方向进军的吴佩孚第十九旅虽然也和残留的鲁军以及山东的当地武装打了几场小规模战事,但都是敌军不过几百人,而且都是一击击溃的那种。

这从泰安朝着沂州一路而来如其说是攻城拔寨,倒不如说直接武装行军走过来的。

不过他刚击溃了沂州的几百名当地官员组织的地方部队后,掌控了沂州的郯城后,就是接到了来自师部的命令,任存高命令他率领第十九旅转道东进,以攻克海州,并直抵海边港口,而且还说必须在统帅部那边派遣的工程部队抵达海州直接拿下该地并掌控沿海港口。

第305章 敌情不明

海州,这个地方也算得上是千年古城了,纵然和咸阳、汴京、洛阳这些千古名城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勉强也能够搭上一个“古”字的边。

只是当代国内府县无数,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没有一百也有五百了,如果没有特殊事件的话想要让人们记住这些小城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海州这个地方名最近就是频繁出现在苏系的军政要员口中以及文章里。

内阁交通部向秘书处递交的报告书里如此说:“日前得知军方拟建港与海州,我处派员查询海州沿海各地,得知海州州治正东六十公里外之云山水深无浪,该地原有小港一座,稍作修缮可堪急用,然为长久计,应当仿效葫芦岛、营口两地章程,扩建该地港口为要。”

原本来说这军方拿下海州建港口,和内阁那边应该没什么关系的,但是不管这港口是因为什么原因筹建的,但是如今归于军用,但是以后呢,还不是一样要归还民用,所以交通部那边急急忙忙派人去协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而为了筹建海州这个海运补给转运中心,军方里除了派遣第十九旅大举压上准备拿下来该地外,实际上更多的动作是在后方进行。

九月上旬,海运补给计划刚通过,统帅部的诸多部门就是联合派员,包括参谋部交通司、军械部舰船处、军需部航运司、海军处就是联合派遣了一支人数高达五十多人的技术团队,用于海州补给转运中心工作的开展。

要进行大规模的海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了要筹备海运船只外,还需要对海州那边的小港口进行紧急的临时性扩建,增添港口设备,要不然的以现在海州那边的小鱼港可吞吐不了多少物资。

不过海州港口的紧急扩建问题不算大,因为奉军可没打算把这个海州变成一个真正的军港,甚至都没打算把它变成什么大规模的民用港口,它只是要求这个海州能够在后续几个月里正常供应奉军在苏北作战的物资供应。

这个时代的军队作战消耗虽然很大了,但是和二战期间依旧是无法相提并论,要不然的话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就不会同时发起多场登陆作战了,当初日军登陆辽东半岛的时候,前期围攻旅顺的部队以及北上奉天的部队所需的补给可都是依赖于登陆地的那些小港口运输。

对于奉军来说也是一样,只要海州的港口能够停泊沿海航行的中小船只就行了,可没想过说让海州停泊上万吨的大船只。

只是这些事情乃是统帅部那些人的事情,和吴佩孚无关,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拿下海州,至于拿下海州后统帅部的那些人怎么处理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海州城外,吴佩孚把视线从地图上收回来:“情况摸的怎么样了?”

虽然说统帅部情报处已经给吴佩孚发来了海州相关情报,称该州的州治以及属下之赣榆县、沐阳县里敌军不多,应该只有一个团左右。目前皖军在苏北地区的兵力可谓是雄厚的,但是兵力雄厚也不是说皖军可以做到随便每个地方都驻扎成千上万人了。

跟军统帅部情报处的查探,目前皖军的主力部队驻扎于徐州,其中包括了段祺瑞亲自率领的第四师,另外有次要兵力驻扎于宿迁、清江浦两地,整条防线大体上是沿着京汉大运河的流向而布置的,其中的徐州是桥头堡,宿迁和清江浦则是侧后防线。而徐州西南方向的安徽北部地区,则是由张怀芝留守安徽的近万鲁军驻防宿州一带。

在淮北、苏北地区的皖军、鲁军的联合防线宽度长达两百公里以上,这么长的战场宽度自然不可能说到处部署兵力,基本上都是要点防御,也就是在重要城市布防,数个主要据点一起形成了整条的防线。

由此就可以看出来了徐州在这条防线的重要作用,徐州不单单是桥头堡,更是也是这条防线的中坚节点,一旦徐州失守,那么就代表着这条防线一分为二,后续鲁军就只能独自固守淮北、皖军也只能退缩到清江浦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