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上述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奉军投入了第三军全部以及数十个超过三万人的巡警部队。
不管是什么时代的战争,后勤永远是第一位,尤其是这个时代,再优秀的战术都是建立在后勤充足的基础上。
具体到现在的渡江战役,奉军为什么着急架设浮桥,还不是因为有了浮桥后能够便利的把大量补给送过江去。
一支军队所消耗的补给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像第九师这种主力部队,每天需要消耗大约五十吨的,而第十七旅又处于不间断的激战当中,每天所需要消耗的弹药、粮食等补给就超过五十吨。
五十吨对于后世来说兴许就是几辆载重卡车的事,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奉军运输能力,尤其是还只能依靠小型船只渡江、人力挑云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管怎么说,浮桥能够在多长时间内架设起来,将会直接决定第四军的渡江战略成功与否。
方必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略微沉默了一会后才咬着牙道:“如果暂缓浮桥的加固工作,只要求人员通行的话,我有信心在晚上七点钟完成!”
孟恩远知道自己就算再给方必云压力,他也不可能凭空让浮桥的架设工作快多少,当即道:“好!”
随即他转身对另外几个军官道:“让部队准备好火把,等浮桥一完成,立马连夜渡江!”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和州、马鞍山的长江两岸的炮声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而随着时间的过江,奉皖两军的前线将领们也是越来越着急。
皖军看到自己久久攻不下,已经是逐步投入了全部兵力,雷震春已经是红着眼亲自带着督战队上前线了。
面对皖军越来越猛烈的工事,奉军的第十七旅也是越来越难过,持续的伤亡和弹药的不足都成为第十七旅难以克服的难题。
第三十四团已经是连接撤退三次,甚至在得到了第十八旅的一个营增援后,依旧很难抵挡住第四师补充旅的全力进攻。
然而当第十八旅的两个团相继渡江,并投入战斗后,前线局势却是开始稳定下来。
下午五点,第三十三团再得到少量增援后,还尝试着进行了小规模的反攻,重新回到了一小段阵。
晚间六点,雷震春看着前方的奉军阵地深深的叹了口气,奉军的阵地前已经是铺满了尸体,那些都是他麾下士兵的尸体。
让他叹气的并不是自己部队的伤亡惨重,而是透过望远镜,他已经是看到远方的长江上,一道浮桥已经逐渐成形,顶多只要一两个小时,奉军的浮桥就能够顺利搭建成功,而到时候奉军就能够通过这道该死的浮桥迅速从北岸增援南岸。
此时雷震春已经是知道要想把奉军赶下长江是不可能的事了,接下来他所需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把奉军赶下江,而是如何把这些奉军的渡江攻势给挡住,至少要拖到第二混成旅以及第四师的其他两个旅以及其他皖军部队赶到。
深吸口气后,他当即下令道:“传令下去,暂缓攻势准备转入防御作战!”
第401章 诡异的平静
初春的太阳已经慢慢落下山,只留下天空上的通红晚霞,晚霞下马鞍山长江两岸却是不断的划出道道流星般的光迹,这些都是北岸奉军炮兵部队发射的炮弹,近百门火炮不间断的发射,数不清的炮弹朝着南岸飞去,以支援南岸的第十七旅以及第十八旅发起反攻作战。
没错,就是反攻!
自从下午六点皖军看到形势不妙主动停止了大规模攻势后,当面的潘峦清却是果断的下达了发起反攻的命令,尤其是得到了第十八旅两个营增援后的第三十四团更是连接发动了多场攻势,尽管没有杀伤多少的敌人,但是却是成功的夺回了两道阵地。
就在第十七旅发起反攻之际,林永权也是在一群高级军官的陪同下踏上了浮桥。
尽管受限于自身战术能力薄弱,林永权在这一场的渡江战役里相当低调,前面数天的战斗基本上都是孟恩远亲自给潘峦清下达各种作战指令,并有潘峦清全权负责指挥渡江部队的进攻和防御作战,林永权这个第九师师长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对此林永权虽然心中有所不愿,但是他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让他去亲自指挥第十七旅进行滩头防御作战,面对第四师补充了和两江第七师的夹攻,十有八九是战败的,再加上战前赵东云也是给他发去了私人密电,密电上也是暗示让他不要在渡江战役过多的插手潘峦清的指挥,要做到适当的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