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1 / 2)

烈明[校对版] 睿士 2648 字 9小时前

朱平安一指不远处笑容可掬的洪胖子,“老洪可不是天生这么胖的。他是大同人,家乡遭了大灾,逃到凤阳时,全家十余口就剩下他自己!原来骨瘦如柴,却是在逃难的路上饿坏了身体,到如今喝凉水都会长肉!”

“还有岳锦峰,边军出身,身上的伤疤不可胜数,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一阵风王金勇!”朱平安一提到这个名字,王金发身子不禁一颤。

“我不是逼你杀自己的堂兄。但情势所迫,他非死不可。这一点,我希望你能明白!”

王金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话时已经有了哭音。“大人是小人的再生父母。小人随堂兄作乱,本意便是活一天算一天。如今竟然能受朝廷招安,获取官职,跟随大人做事,那是小人修来的福分。堂兄上路前说的那些话,俱是肺腑之言。我王家一脉,现如今只剩下我一人,如能跟随大人博取功名富贵,光宗耀祖!堂兄在天有灵,对大人也是感激不尽的!”

“好了好了!”朱平安笑着将他扶起来,“大好的日子哭什么,已经是带兵的小旗了,成什么样子。明日快去高墙卫那里挑选一些民壮,也好尽快把手下的兵丁给凑齐了,那时候,你这个官职才是名符其实!”

“谢大人!”王金发站起身,抹了把眼泪,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大人,请恕小人唐突,昨日小人在俘获的民壮里面找到一个人,小人斗胆请大人见他一见!”

第二十二章 不要后悔

阴世纲施礼站毕,偷眼观察着这位新晋的高墙卫指挥同知大人。看模样不过十来岁的年纪,脸庞虽然还有些稚嫩,但眉宇间却没有少年人独有的青涩,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停的扫视着自己,那眼神似乎能直达自己的内心,让阴世纲情不自禁的紧张起来。

一旁的王金发垂首侍立,完全是一副家奴的样子。想想之前的那个在流贼大军中飞扬跋扈的王金发,阴世纲心中一阵感慨。听说便是王金发一刀斩下了一阵风王金勇的首级,以此作为进身之阶,看服色,已经是得了一个小旗的官职,貌似现在还做了这位朱大人的亲兵。

可阴世纲心中却如明镜一般,所谓的王金发为谋取官身不惜杀害堂兄的传言未必是真。在流贼大营中呆了一段时间,阴世纲自觉还是很了解这个并没有多少心机的王金发的。

事情摆明了是这位朱大人逼迫王金发斩了一阵风的首级,逼得王金发没有退路,只能投入官军的阵营,以便借机吸纳流贼中的悍勇士卒收为己用,再通过王金发招募流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人,要说这位大人的手段,还真是狠辣啊!

这些天,王金发打着高墙卫的旗号,走遍俘虏营,搜刮到不少工匠和悍卒,想来也是这位大人的授意。

“阴先生是哪里人啊?”端坐的朱平安忽然问道。

阴世纲站起身深深一揖,“不敢称先生,学生是河南仪封县人,侥幸曾经中过举人!”

“哦?”朱平安很诧异,没想到流贼军中居然还有举人身份的士人,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阴世纲汗透衣衫,“唉,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

此时的阴世纲再也顾不得所谓举人的体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人明鉴,学生是被乱匪逼迫,还有学生的家人,都被扣在营中,不得不从啊!”

“朝廷养士两百余年,不思报效朝廷,却是投靠反贼,为反贼出谋划策。本官听说,你在一阵风军中,确实出了不少好主意啊。当晚,本官夜观流贼大营,只有中军营盘设立还算规整,听闻这也是你的功劳啊!”

阴世纲抖如筛糠,伏在地上不敢抬头,“学生有罪、学生有罪!”

这种文人,在大明朝比比皆是。自持才高、好高骛远,且不注重实务,对朝廷,对国家有益无害。在地方上无须承担税赋徭役不说,反倒吸引百姓和农户将田地送至其门下,逃避朝廷的赋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速了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也是明帝国最后不堪重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听说,这阴世纲的祖上曾经在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名臣谭纶潭子理的麾下做过事,阴世纲本人也粗通一些军务。朱平安早就命人将其退出去斩首、以儆效尤了。

看着阴世纲的额头已经磕出了血,朱平安这才摆摆手,冷笑一声,“罢了,要不是看你还有些才干,就凭着你从贼这一件事情,本官也饶不了你。但你要记得,你在流贼军中做过军师的这件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一旦有心人上报朝廷,等待你的仍将是满门抄斩的命运。”

阴世纲这才抬起头,一脸绝望的看向朱平安,“请大人明示,学生一定遵照大人嘱咐,如有欺瞒,愿遭五雷轰顶之击!”

阴世纲不同于王金发。招揽王金发,朱平安看中的是他江湖人的身份。

随着官职的升迁,权力的提升,有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便需要人去做。张大狗兄弟两个、洪胖子、岳锦峰显然并不适合,曹无伤就更不用说,除了一身超绝的武功和一张迷死人不偿命的俊秀面容,智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