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提了!遇见来路不明的人了,老范、图顺和两个步甲全部折进去了。图顺还被人抓了活口!”
“什么!”主人的声音当即高了八度,“怎么不灭口!图顺可是鞑子!”
宁先生当即沉下脸来。“鞑子?这个词,你廖千户用合适吗?别忘了,你是在帮我们做事情,也就是在帮关外大清做事!”
廖千户气急败坏,“如果不是京城贺公公的命令在,本官如何会帮你们做事情。勾结关外,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你明白就好!”宁先生冷冷的回答道:“更可况,你还是凤阳锦衣卫所的千户大人,那就更是罪加一等!”
廖千户一时语塞,颓然的坐到宁先生身边的椅子上,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当务之急,是你要帮我把差使做好,以后廖大人升官发财那是你的事情,跟我宁通有何干系。但如今,哼哼,如果廖大人要拿我宁某人的人头来换取荣华富贵,那么,说不定等待大人的,便是灭门之祸!”
宁通的一番话,使得廖千户便像是被抽去精神气一般,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心中已经将那位贺公公和眼前宁通的祖宗八辈骂了一个遍。
宁通简明扼要的将刚刚的事情复述了一遍,着重说明来的人并没有穿着任何表明身份的衣服,只能看出其中的一个高瘦少年,样貌俊秀,但武功高的出奇,身手阴柔诡异,绝对不是军将们那种大开大合的路数。
廖千户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已然是将心一横,做好了一条道走到黑的打算。
对于宁通说起的人物,廖千户仔细回忆了一下,还真是想到一找各这样的人。
“说起来,倒是有这么一个人,但好像是某位武将的家奴而已!”
“是谁?”宁通顿时来了精神。
廖千户调整了一下情绪,话音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宁先生可曾听闻数天之前,凤阳守军击溃流贼一阵风的事情?”
宁通点点头,“明军何时有这种战力,应该又是杀良冒功的举动吧?”
廖千户老脸一红,“这次真不是,是实打实的战功。而且全靠了这个人,才有如此大胜。廖某不才,这次也是沾了他的光,还得了一些封赏!”
“此人是谁?”
“已升任高墙卫指挥同知的朱平安!此人率百余劲卒,夜袭流贼大营,导致流贼营啸,继而和城中守军前后夹击,才有如此大胜!”
廖千户的话让宁通很是意外。这些年,关外透过范氏商行在大明各地的商号,除了获得丰富的物资补充,便是得到了大明朝廷朝野的各种资讯信息,由此来判断明军虚实,为频频入关抢掠提供情报支持。
如今的大明已然是日薄西山,官军疲于应付流贼和关外满清铁骑,精锐十不存三,加上天灾人祸,赤地千里。曾经不可一世的明帝国就像一座千疮百孔的老房子,只要在何时的时机踹上一脚,便会轰然倒塌。而今,关外的大汗皇太极便是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宁通虽是汉人,但自家伯父却早已是满清的高官,此次也是由于伯父的一力推荐,获得了进入关内,联合范氏向关外运送物资和情报的差使。
凤阳祥顺记商号,便是江淮和京城乃至关外运输及联络渠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这里,大明南直隶、江淮甚至于江南的各种物资和消息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关外。而流贼在崇祯八年时的进犯,却使得祥顺记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给范氏的差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次,便是要恢复在凤阳的联络点和中转站。
但最大的麻烦是,路振飞奉旨重建凤阳,却将祥顺记原先的坊市划归朝廷所有,并且动工在即。而祥顺记原先存放的大量的来往交易的账册和消息记录却还深埋在商号的废墟之下。这一年多的时间中,范氏派人几经寻找,却一直未曾找到那些东西。可这些东西一旦被官府,尤其是被路振飞发现,对于范氏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原本,一阵风突袭凤阳,给了宁通极大的希望,流寇再次洗劫凤阳,便给了他可趁之机,他大可以在流寇撤走之后,潜入凤阳,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走所有的账册,但却是没想到一阵风连城都没进来,三万大军便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