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1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046 字 9小时前

老吏朝是纡拱了拱手:“多谢这位公子。”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公子离去的翌日午后,贵宅喧哗,小人前去看视,只见一位年轻公子带着贵家眷、仆役,都离宅往东南方向去了,还给了小人书札一道,让小人交于是公子。”

是著忙问:“书札何在?还不快快拿将出来!”

老吏目光迷离,轻轻摇头:“这书札么……小人年岁大了,记性不佳,似乎收藏在了传内……是在箱中,还是在案上呢?且待小人回传舍寻找……”说着话,佝偻着身子,慢吞吞地错了错脚步,就要转过身去。

是纡赶紧又取了几枚钱塞入老吏袖中。老吏才刚转过一半身子,突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当即从腰间抽出一片竹简来,双手奉给是纡:“书札在此。”

是著气得又把鞭子给抡起来了,可是他还没来得及下手,突然一道人影飞速闪将过来,一把将那老吏推搡倒地,怒骂道:“你这惫懒的庸吏,我不过去传后方便一下,你便在这里要挟我家主人!”说着话跪倒在地,朝是氏兄弟磕头:“可等到几位少主到来了。”

这人是勋是认得的,正是原本押送家财南下的一名家奴。当下是纡也不看竹简,匆忙问他:“究竟怎么回事?快说快说!”

家奴简明扼要地禀报道:“是三公子突然到来,说在附近正有一处友人的庄院,接着大家往那边寄住去了——小人这便领路前往。”

“叔勉?”是著又惊又喜,“他如何到这里来了?!”

是宽是叔勉,乃是是仪的第三子,一向游学在外,是勋还从来没有见过。据他八卦得来的讯息,这位三公子比老大要机灵,比老四要好学,比是峻更是如同凤凰之比乌鸦。他深得是仪的喜爱,并且就连孔融都评价说:“此子必为当世之贤二千石。”

一行人跟着那名家奴离开传舍,朝东南方向而去,路上是纡就问:“不知三兄所寄住的,究竟是哪一户人家?”

家奴急忙回禀道:“听说并非土著,本是沛国人氏,数年前才刚迁来徐州——主人姓曹。”

纳尼?沛国、曹氏……是勋就觉得顶门上一个惊雷炸响,我靠来,不会吧!

第三章、苍天不仁

这一路上,那名家奴详细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真是无巧不成书,是宽原本在荆州游学,深得刺史王叡的喜爱——这位王刺史,便是临沂王氏的前任大家长,也是现任大家长王融之兄。谁想碰上诸侯讨董,长沙太守孙坚兵入郡治汉寿,逼死了王叡,是宽只好跟随着王叡的家眷、门客,一起逃到南阳,暂依太守张咨。可是随即孙坚又兵入南阳,斩杀张咨,于是一大群人只好再次逃难,一路之艰辛难以细表,直到本年夏季才始返回临沂。

虽然是纡和王雄交情颇深,已然商定了婚姻,但是终究尚未成礼,两家还不算亲眷,所以是宽并不打算在王家久居。他暂歇了风尘之苦以后,据说又转道州治郯县,前去拜见几位徐州的名士,并且很可能还觐谒过刺史陶谦。后来因为听闻黄巾贼入北海,恐怕家族遭难,所以匆匆离开郯县,北行到了诸县。这时候琅邪郡内的青州人很多,本来就互通声气,所以他听说长兄是著带着家眷暂住在城北传舍,就很轻松地找上了门。只可惜,是著前脚离开,他后脚才到,失之交臂,于是就先帮忙安顿家眷、家财,并且在传舍留下书札,还安排一名家奴相候。

前因后果分说明白,是著和是纡方才大大地舒了一口气。但是是勋可舒不出气来,他脑袋里一个劲儿地在转圈:“沛国、曹氏……我靠不会这么巧吧!”

他能想到的沛国曹氏,还能有什么人了?不就是曹操、曹仁、曹洪、曹纯那一大家子吗?曹家兄弟这时候肯定还在东郡啊,不会到徐州来,那么这儿的究竟是曹谁呢?似乎隐约有些印象,曹操的老爹曹嵩、兄弟曹德貌似为避董卓之难,逃离了老家,避到别处去了,后来被陶谦所害……既然被陶谦所害,那应该就是避到徐州来了吧!

不会吧,难道自己竟然有机会见到曹太公?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跟曹操扯上关系呢?我靠老天爷啊,你给我的这份惊喜还真是大到没边儿啊!可是……老天爷真的能够这样眷顾自己吗?

答案是:不能!

很快,一行人就赶到了曹家庄院,是宽迎出门外。就见这位是三公子相貌俊雅,比是著添三分灵性,比是纡添三分书卷气,除了胡子短一点以外,几乎就是老爹是仪的克隆。是勋大礼拜见三兄,是宽急忙双手搀扶,热情地拍着他的肩膀:“宏辅啊,前遇公祐先生,说孔北海甚为嘉奖贤弟的诗歌,为兄也有此好,异日可以好好切磋、唱和一番。”

是勋心说不妙。

从来穿越文中,抄袭诗歌的主人公很多,但是绝大多数瞧着都不靠谱,且不说跑唐朝、宋代抄那些“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句子,是不是真能赢得满堂彩——纳兰性德就算在清诗家中都不算第一流的,凭啥唐人、宋人会吃他那一套——就说他们抄了一首又一首,整天混在文人圈子里蒙吃蒙喝而竟能不露破绽,那很明显就是“纸上谈兵”。抄文好抄,论文难论,文人互相唱酬,不是光抄上几句成句就行的,人要是问起来你的诗好在哪里,他的诗有何短处,不是真有一定古诗词底子的人,真能答得上来吗?你就算背全了《人间词话》之类的书也不管用啊,古往今来的诗歌浩如烟海,王国维他们才评过几首?

是勋可以在孔融面前抄诗,将来也可以在曹操面前抄诗,因为尊卑有序,在他们面前就算回答不上问题来,也可以找种种借口推搪,或许别人还以为你是谦虚,是不敢跟尊长较真儿。但是在同辈面前,比方说是宽面前,要是抄诗,是宽若打算跟你深入探讨每一句每一段呢?你又该怎么办?正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