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跪奏道:“《无衣》乃为秦乐,秦兵暴虐,所谓‘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是也,此非王者之师,其乐如何可用?”
赵融明显不高兴了——请奏《无衣》本来就是他的主意嘛——当即反驳道:“《无衣》乃周时乐也,必秦孝、商鞅之前所作,诗中所云‘王’,乃周天子也,非秦君也。孔大夫亦明诗者,此中安有暴虐之意?”
孔融冷笑一声:“赵将军所言差矣。秦为西戎,后践中国,孝公之后为暴秦也,孝公之前为戎秦也,所歌皆非正声。况我高皇帝提三尺剑斩白蛇,入关中而灭暴秦,秦乃汉之敌也,敌国之乐,如何可奏?!”
赵融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是被曹操给拦住了。曹操表态说:“孔大夫所言虽非至当,亦有其理。然而大夫以为何乐可奏,何歌可为天子六师之歌?”
孔融答道:“臣以为不必有歌,然若天子必要有歌,当作新声——臣荐司空西曹掾王仲宣,请为天子赋之。”
刘协首肯,于是即召王粲上台。是勋跟第二层高台上侧耳倾听,时间不大,果然王仲宣的声音就响起来了,曼声长吟道——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是勋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地就摇头。王粲五首《从军行》,他基本上全都能够背得出来,在原本的历史上,那得在曹操平了荆州以后,王粲才始入丞相幕,随从征伐,乃作此诗。在这条时间线上,因为他入伙儿比较早,所以这诗也就提前出笼了,但问题不是五首,“从军有苦乐”这前四句和“白日半西山”那后几句,原本隶属于不同的篇章来着。
诗是好诗,开篇也颇雄壮,但问题到后面就难免堕入文人诗的通病了,曲折而言,先说“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再说“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压抑过后才“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是勋心说你中间这几句怎么可能振奋军心士气啊!
果然曹操也不满意,朝台下一招手:“臣荐侍中是宏辅,为天子作歌。”
第十二章、壮当封侯
王粲也算是曹操的心腹爱吏了,但问题他没正经领过兵,就算跟着曹操出征了几回,也没怎么跟大头兵们打过交道,士兵们喜欢唱什么歌儿,听什么曲儿,就完全没有概念啊。加上时间又仓促,做出来的《从军行》就难免欠缺斗志,使曹操很不满意。曹操心说这事儿既然是是勋提出来的,或许他能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军心士气吧,不如让他也来做一首听听。
刘协准奏,于是是勋就排开众人,迈步上了台阶,撩起裙裾就待下拜。刘协说:“免。是卿可为朕作军中之歌。”是勋膝盖才刚一弯,听了这话就又重新直了起来,这才探着脑袋朝东方望望,果然那些参加检阅的士兵还排列得整整齐齐,跟台下等着呢。
他自从诗名远扬以后,自重身份,轻易也不再吟咏……抄袭,平日的酬唱之作,能躲就躲。一方面这年月理论上还并没有专业脱产的诗人,包括孔融、王粲之流,作品数量并不太多——其实第一位脱产诗人大概要算曹植,当他被圈禁在自己的封地上以后,闲来无事也就只能靠作诗来抒发情感、排遣忧愁了;另方面,是勋深知好货不须多,多了必掉价的道理,象后来清高宗乾隆皇帝一辈子做了好几万的诗,那有个屁用啊?除了专业研究者谁会自虐得去读他的诗?
但是他兜里随时都准备好了几篇,以备不时之需,真要是躲不过去的情势下,一时拼不出佳作来,难免“诗人”的真面目要被拆穿,或者被人嘲笑“是郎才尽”。尤其他前日跟曹操提起过军歌的事儿,那当然预先就有了准备啦,要不然曹操开口:“此计甚好,卿可当场作来。”那该怎么办?
所以虽然没料到曹操今天会把自己叫上台来作诗,但他本身的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当下装模作样地捻须沉吟了少顷,然后朝刘协作揖道:“臣略有所得,芹献于至尊之前。”随即吟道: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陬。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誓以一腔血,赢得万古讴!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飘摇。平沙列万幕,部伍如豹彪。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茄数声动,壮士惨不骄。问我大将谁?必是霍嫖姚!
“守边复开疆,由冬乃至春。今得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当一家,四夷必孤军。我有貔虎士,奋身勇所闻。拔剑击大荒,日牧胡马群。誓为中国战,豪气竟长存!”
三段吟罢,曹操不禁抚掌道:“壮哉兹诗也!”当即转向刘协:“臣请即以此三篇配乐作歌,以教军士。”
是勋这回抄袭的蓝本,乃是“诗史”杜甫的《后出塞》。杜甫曾作《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是勋截选其三,但在具体文辞和韵脚上,按这时代的习惯做了一定修改。尤其杜甫整组诗的原意是谴责唐玄宗的穷兵黩武,同情从役士卒之辛劳、哀伤,这方面内容当然不适合作为军歌,所以才选了其中相对靠谱的三首。
第一篇里删掉了“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两句,因为远征北部边境、讨伐胡虏的含义太过明显,缺乏普适性——曹操目前还打着内战呢——然后把“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结句给改成了“誓以一腔血,赢得万古讴”,为战争谱写颂歌。第二篇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虽然也含有地域名称,但比较空泛,可以不改;只可惜著名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因为汉、唐语音的不同,被迫要改成“风飘摇”了,感觉上差了一点儿。第三篇提到“英雄主”,表面上是说天子,其实是在捧曹操,相信老曹能够听得出来;结句本为“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既有开疆拓土之意,又颂扬皇帝,是勋给改成了“誓为中国战,豪气竟长存”,虚化了战争的目的,并且把士兵们所要效忠的对象,从“君”变成了“国”。
这年月当然还不可能产生国防军的概念,但不管怎么说,过于颂扬天子,他本人不乐意,曹操也未必高兴,换成国的概念,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谁都说不出啥话来啦。
于是是勋的“作品”就此得以一致通过,杜蘷随即给谱上了乐曲。十日之后,曹家大军就高唱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雄纠纠、气昂昂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