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页(1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588 字 12小时前

于是就劝马超:“若将军愿保太子,吾当即开关门,迎将军入汉,并力一处,可拒魏军。今魏人来之疾也,准备必然仓促,粮秣难以遽集,若能依山凭险,御之一月,必然退去,国家乃可保安,吾等亦不负先帝之厚恩也。”

马超摇摇头,说不成——“吾已受大将军之命,誓保新主,安可遽归刘封耶?莫若先不论所向者谁,只论大汉臣子本分,子龙放我入汉,并力一处,共御魏贼。魏贼一日不退,吾一日不南下以攻刘封,子龙亦一日不南下以助刘封。待魏人退去,后事可再商议——此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也。”

赵云心说我要真放你进来,等到魏军退后,还怎么“可再商议”啊,你肯定要并吞我部,拥戴刘禅的。不过目前谁当皇帝事小,若被魏人突入汉中,国家倾覆在即,那才是最可怕的……

终究赵子龙并非刘封的死党,他之所以拥戴刘封,一是根据廖淳所说,此乃刘备遗命所传也,二是吴懿谋害了关羽,赵云乃与之誓不两立。其实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只要是刘备的儿子继承帝位便可,养子、庶子,没有太大区别……关键是这面复兴汉室的大旗必须要继续打下去,否则自己跟随刘玄德厮杀半辈子,一切努力全都虚妄,人生的意义要被根本上抹杀掉啊。

所以他也希望可以与马超暂且罢兵,合力御曹。但倘若自己一提,马超立刻就答应了,子龙未免还会心生疑窦:他是真心是假意?是真被逼急了无路可走才对我虚与委蛇的吧?一旦入关,会不会马上翻脸呢?如今马超拒绝了他投效刘封的建议,说咱们还是先攘外再安内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赵云便即信了几分。可他还是要再多问一句:“将军所言,果出真心否?吾若放将军入关,将共守汉中,不起兼并?”

马超即从箭袋中抽出一支羽箭来,当着赵云的面一折两段:“皇天在上,吾若背誓,有若此箭!”不过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一国三公,令出多头,必难取胜。吾入汉后,子龙当听吾号令。”

赵云心说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则马超所部本来数量就比自己目前所掌的兵马要多,二来论及旧日名位(先不管吴懿加封他的骠骑将军,以及刘封才派人许了自己的卫将军),马孟起本在自己之上。而且马超先小人后君子,把话说在前头,也让赵云对他的观感又提升了几分。当下就马上拱手施礼:“云自当附将军骥尾,唯将军之命是听。”

就此打开大门,放马家军进入阳平关,并且向马超通报了魏军来攻石泉的消息。马超皱眉道:“如此,吾等当归南郑,共谋破敌之策——可使吾将陈式留守阳平,以御张合。”

赵云对此并无异议,于是留下陈式率领三千兵守备阳平关,剩下的部队合二为一,连夜折返汉中郡治南郑。马超在路上就问赵云,说昔日法正在汉中筑二十三道垒,分派诸军守把,合“周易重门之义”,不知道如今情况如何?赵云叹道:“主力多随太子与黄将军南下,今汉中所余不足万数,且多新卒……”所以赵云被迫收缩兵力,放弃了大部分营垒,聚兵以守南郑东方的赤坂、成固、石泉,西方的黄沙、沔阳、阳平,以及北方的褒中,只剩下了这七座要隘。

然而赵云对于守住汉中还是颇有信心的,一是因为才得着将近二万马家军相助,二是预料曹军来得仓促,粮草物资并未补给得上,只要固守各城,熬过最艰苦的一个月时间,对方很可能被迫粮尽退兵——“所虑者,石泉若失,若赤坂亦不能阻敌,则贼可自荆州以沔水运粮,再相持月余,田间谷熟,彼或无粮运之忧也。”

马超手捻胡须,沉吟不语,好半晌才说:“待归南郑,当集众将商议,以定方略。”

等大军回到南郑城中,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士兵们一得到驻扎的指令,很多累得连营帐都不肯搭,直接裹着毯子就躺倒在民舍檐下睡了。可是马超却仍然精神矍铄,毫无疲态,大步流星进入太守衙署,便命赵云:“速召诸将前来议事,即已寝者,亦须唤起。”

时间不大,校尉以上,各路偏裨,既包括汉中军也包括武都马家军,全都聚集到了衙署内,乌泱泱的将近有三十人。马超先请赵云大致讲述了一番目前的局势,随即面色阴冷,环视众将,缓缓说道:“今魏贼来犯,形势峻急,吾等若不能合力同心,则汉中必失,汉中失而成都不保也,大汉四百年基业,行将至我等而亡……”一拍桌案:“吾故与子龙议,暂主汉中军事,诸君有异议否?”汉中军将尽皆注目赵云,赵云微微颔首,然后首先出列朝马超一揖:“云愿奉将军号令。”

于是众将一起躬身:“愿从马将军命。”

马超说好,那么首先:“从成都新主者可左,从刘封者右。”

赵云闻言大惊,忙问:“将军,此何意耶?”你不赶紧制定军事计划,怎么又提起这碴儿来了?不是说暂且搁置争议,一致对外的吗?

马超冷哼一声:“若所从相异,未必严遵吾令?吾又何敢放心用之?”赵云急忙分辩道:“如将军昨日所言,所从事,待退敌后再议。吾今必奉将军号令,绝无二心……”马超直接打断他的话:“吾却不信!”

只听“当啷啷”声响,马家军众将直接都把腰间的环首刀给抽出来了,半数一拥而上,逼住了赵云,半数拦住了身边的汉中将。随即马超下令,说赵云党同篡僭,恐有叛反投魏之意,当先囚禁起来——于是即将手足无措的赵子龙抹肩头、拢二背,绳捆索绑,押将下去。然后马超再说一遍:“从成都新主者可左,从刘封者右。”当即“呼啦”一声,八成将校全都奔了左侧,光剩下四五个人愣在当地,不知如何取舍——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廖淳。

马超毫不客气,下令将这几名将领也全都当场逮捕,关押起来。等到肃清了队伍,他才长出一口气,开始正式研讨起汉中的防务来……

第十八章、二将争功

马超并没有完全采纳赵云所建议的固守策略——一来不符合他个人用兵的风格,二来其麾下多西凉羌骑,凭坚而守,难以发挥出固有的威力来。于是马孟起在反复筹思,并与诸将商议后,即分派职司,分守各城,自己却亲率八千兵马,疾行向西,驰援石泉。

同时,马超还写信给镇守巴中的甘宁,请求派兵北上,以援汉中——你不打算掺和二刘之争,但守汉中不能不应吧?

然而马超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才至赤阪,即得传报,石泉已失。他与马岱商议:“若吾立营赤阪,与城砦犄角相夹,即魏人数万来,亦可敌也。然恐其循南道,往取城固,奈何?”

从石泉县指向汉中盆地,共有南北两条道路可行。一是先北后西,循沔水直薄赤阪正面。赤坂位于汉中盆地的东端,砦南依山,向北尚有十多里的平缓坡地,便于骑兵驰骋。马超即欲南向而背山立营,若魏军全师来攻,赤阪守军乃可扰其后路;若魏军攻打赤阪,或分军为二,马家骑兵正可于缓坡上冲击、践踏之。马孟起对于自己麾下骑兵,以及自己的将骑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预估魏军仓促来攻,又是走的沔水沿岸或者子午谷那般险峻之途,骑兵数量不会太多,即便以寡敌众,自己也有相当大的取胜可能。

然而从石泉出兵,还可以先西后北,直接穿插到赤阪西面的城固东南方——道路虽然更加险峻,但路途较短,未必魏人不会循此捷径啊。一旦魏军围了城固,西可直取南郑,马超必须从赤阪仓促回援,如此则主客易势,大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