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2)

村民们把做饭的工作交到难民手里,这些难民自然也是放开了肚子吃,不会让自己亏着——归根结底问题还是,两方人马都没有把对方当成一家人。

村民们听了王大伟的解释仍然不相信,认为王大伟偏颇难民:“道理我们都懂,但怎么可能吃掉三倍的粮食?”

于是王大伟只好让王壮山当成表演了一个正常饭量:一口气吃三碗,下了一盘子野菜,不过八分饱。

村民们这下傻眼了:“这,这……这可怎么养得起呦!”在他们睡懒觉的时候,这些难民竟然不声不响吃了那么多的粮食吗?!

可是照这个加快了三分之一的消耗速度,加上十月份将要收获的罗汉豆,粮食也不够吃啊!毕竟新嫁娘们带来的娘家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呢,不少人家当初贪图劳力,都是人口多的优先选。

王大伟想了一想:“这样吧,家里收着的都是新米,拉去粮行换成陈米或劣米,能多出来一些。再每家开点儿菜地,种点土豆红薯什么的。”好米换劣米,最早还是赵石头一家出的主意。

“也只能这样了。”村民们恹恹的答应下来,倒没什么激烈的反应。他们懒到如今的程度,能吃好的自然高兴,但吃的一般也无所谓,否则也不会不给米去壳了。

只要不让他们出力气拉粮食去粮行卖就成。

王大伟又劝哄了两句,然后脸一板,对着难民们道:“你们每家出一个能说了算的人,还有家里的新媳妇和小哥儿,吃罢饭都上我家去一趟。”

村民们又顿时幸灾乐祸起来,村长这是终于要发威,治一治这些人了?

该!这些人一点儿都不听话,还时常跟他们顶嘴,就是欠收拾!

他们还沉浸在之前针锋相对的情绪之中,并没有反应过来,这些难民除了吃得多,好像并没有犯什么错?

……甚至吃得多也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但看村长的表情,好像很严肃很生气的样子呢!

连难民们也被他的气势给哄住了,心里不免有些慌慌的,担心王大伟过河拆桥。

得意起来的村民们,一个不经意,瞄到了王大伟手上的篮子,心思又活动了起来。

这村长啊到底还是他们的村长,说话做事儿都是向着他们的!

“村长这是又买了啥好东西呀?”

王大伟皱了皱眉,但还是掀开了篮子上盖的布巾——他早有准备,上面一层放着的都是包好的中药,把下面的咸鱼腊肉给盖的严严实实。

“给傻哥儿买的药。我带他去医馆看了,说是脑子磕着了,吃几副药好了就不傻了。”

这副说辞之前只在王壮山等难民中小幅度的流传过,如今村民们听说了,倒一个个惊讶了起来:“什么,傻哥儿不是天生就傻的?还能治好??”

不禁有人后悔起来:早知道就娶傻哥儿了,人长得漂亮不说,也没娘家人需要养,本人那么瘦,想来吃的也不多!

王大伟:那是你们没看到他风卷残云的样子。

汉子们的心思都转到了傻哥儿身上,女人们却仍然惦记着篮子:“这么一大篮子,不会真的都是药吧?”

这篮子是农家拣地常用的土篮子,正经挺大挺深,能装不少东西。

“我怎么感觉闻到了肉味儿……”

“我好像闻到了咸鱼味儿……”

王大伟听见她们嘀咕便笑了:“婶子这鼻子真是比……都灵,咱村多少年没吃过咸鱼了,您还记得什么味儿?”

那妇人被点破,便厚着面皮笑道:“这不都是肚子里缺油水闹得么,咱们村的日子过得可是一年不如一年,吃一回咸鱼能记上半辈子……哎呦你这药买的可真不少,要我说还是家里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