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2 / 2)

他们村长真好,这样的本事都不藏私,就这么教给他们了,还许诺以后要教给全村!等明年他们租了地,也种一些甘蔗,有了这手艺日子不就越过越好了么!

越想越兴奋,几人回家只略躺了躺,天刚亮就又起身出村砍甘蔗。回来后果然不用王大伟指点,便各司其职,砍柴的砍柴,榨汁的榨汁,中间轮换休息,分工有序。

王大伟偶尔从窗口往外瞅一眼,宋樰也时不时过去瞧一眼,其中操作并没有差池。

本来也是,熬糖并不是多难的活儿,就是费力气,比较细致。而这些难民抱着学习的心态,再细心没有了,唯恐做的不好被村长嫌弃,不肯再教授。因此细节上有些倒比王大伟做得还要认真,如此这般又熬了两锅,王大伟甚至让他们尝试着脱了一次模子,竟然也弄得整整齐齐、有模有样。

五天之后,王大伟就觉得这六个人可以出师了。于是如他对王小二的承诺,又在村里新选了六个人,成为第二熬糖小分队。

这样一来,第二队的人也不必王大伟亲自教授,只让第一队中能言会道的两个人来教导,他偶尔去看看有无错漏就是。

这教导也不是人人都能的,有的人他自己学会了熬糖,但嘴笨不会说,也是不行的。王壮山倒是个会说的,但王大伟属意培养他做自己的村长副手,便没有让他负责教导之事,而是把村里杂七杂八的琐事都交代王壮山来代理。

这负责教导的人,每人每日也有三文钱可领。动动嘴皮子就能得钱,这两个“教官”也还挺满意的。

这熬糖要说有什么要紧,就是火候了,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还要几个时辰维持一致,否则坏的就是一整锅。所以烧火的人得常常警醒。

这第二队来学熬糖的人中,便有王小二的岳父,赵秋秋的父亲。

王大伟见到此人便又想起一事,让人把赵秋秋给找了来。

王大伟早就发现,赵秋秋这姑娘不简单。

脾气直,嘴会说,性子厉害,不是个省事儿的人。在古代的年轻女子里属于非常泼辣了,也难怪在她原本的村里受其他姑娘排挤。但她也有她的好处:这满打满算整个村里,要数赵秋秋家里的难民和村民处的好,关系和睦。

这是因为王小二家的人好说话吗?——并不,那王婆子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啊!

还不是赵秋秋这姑娘有手段,御夫有术不说,也摆得平娘家人和婆家人!

这村里有像赵秋秋这样,能辖制住家里人的,就也有那性子软和的,在娘家和婆家之间两面受夹板气的。

这段时间王大伟卧病在床,日常就是家长里短的给人评理,因为(宋樰认为他)行动不便(被要求)不能下床,连躲清闲都躲不成。

这两日王大伟看了第一制糖小分队的人给第二制糖队的人上课,得到灵感便觉得赵秋秋的这份儿本事,或许也可以通过授课传播。

赵秋秋被找来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她最近好像也没干什么影响村子和谐的事儿吧……就是让自己男人在村长面前给自己爹谋了谋福利,不至于让村长亲自召见?

待听了王大伟的想法,赵秋秋更是震惊到了:“这,这还能教人?”平常挺泼辣一姑娘,这时候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难道真要把自己房里那些事儿和别人说去?各家有各家的情况,能一样吗?

“你脑子灵活,别人家有什么情况,你揣摩着给出出主意也好啊。”王大伟笑眯眯的鼓励她,“别担心,你这课只讲给那些同你一道嫁过来的姑娘小哥儿,你们年岁差不多也熟识,说起话来多自在。不是给村子里那些人讲。”

其实一般村子里都会有这样一个角色,女人之间的事儿村长作为汉子不好插手,就得有个来处理处理女人之间琐事,例如婆媳关系妯娌不合甚至房中事之类的角色。通常是由村长的妻子或母亲来担任,但……王大伟这不还没媳妇么,总不能让宋樰来做。倒不是王大伟不舍得放给宋樰这点儿权柄,宋樰自己还没出阁呢,处理这些问题多不好意思?而古氏又没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