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1 / 2)

台下的观众大多都是不懂行的,但他们看到这几位评委狼吞虎咽的消灭掉金敬孝做的拿到泡菜海鲜汤,一个个咽口水的同时也为陈致远捏了一把汗,这虽然只是一场简单的厨艺比赛,但他们还是无比希望陈致远等代表华夏赢得这场比赛,用第一名来证明华夏几千年历史的积累,在厨艺上是棒子国与岛国这两个后劲学生根本就没法比的。

刘三哥与蒋千琴也都有这种想法,这无关争强好胜,这只是一个民族的荣誉感,一个有几年历史沉积的民族的荣誉感。

正在这时小泉中二的菜也做好了,今天小泉中二做的菜是古来的岛国方菜,名为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最早是从岛国京都的寺庙中传出来,有一批修行中的僧人,在戒规下清心少食,吃得十分简单清淡,但却有些饥饿难耐,于是想到将温暖的石头抱在怀中,以抵挡些许饥饿感,因此有了“怀石”的名称。演变到后来,怀石料理将最初简单清淡、追求食物原味精髓的精神传了下来,发展出一套精致讲究的用餐规矩,从器皿到摆盘都充满禅意及气氛。

今天小泉中二做的这道怀石料理的烹饪风格已经跳出了传统岛国烹饪风格,加入了欧式料理风格,使得这道怀石料理更加美味。

怀石料理不是单独的一道菜,传统怀石必有的七点前菜(七种繁复做工的小菜)、碗盛(带有汤汁的手工料理)、生鱼片、扬物(炸的)、煮物、烧物及食事(饭或汤),但小泉中二这道怀石料理没有了起点钱财,只有生鱼片、扬物、煮物、烧物这几样,实在是要做一份全须全尾的怀石料理需要的时间太长,评委给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所以小泉中二删减了七点前菜与碗盛。

先说生鱼片,在岛国又叫刺身,生鱼片是华夏的叫法,所谓的刺身就是将鱼(多数是海鱼)、乌贼、虾、章鱼、海胆、蟹、贝类等肉类利用特殊刀工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着山葵泥、酱油等佐料,直接生食。

小泉中二这道刺身选用的原料是上好的金枪鱼,到不是别的鱼不行,而是岛国吃刺身是有季节讲究的,春吃北极贝、象拔蚌、海胆(春至夏初);夏吃鱿鱼、鲡鱼、池鱼、鲣鱼、池鱼王、剑鱼(夏末秋初)、三文鱼(夏至冬初);秋吃花鲢(秋及冬季)、鲣鱼;冬吃八爪鱼、赤贝、带子、甜虾、鲡鱼、章红鱼、油甘鱼、金枪鱼、剑鱼!

现在华夏的季节虽然已经开春了,但在京城气候依旧是冬季,所以小泉中二选择了金枪鱼。

这条金枪鱼是最巨大而稀少的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味道也是最鲜美的,当然这条鱼也是刘三哥提供的。

制作这道刺身,小泉中二取的是蓝鳍金枪鱼鱼肋上的肉,这里的肉质最为鲜嫩。刺身中取鱼肉方法并不复杂,传统的作法只要把鱼肉切成薄片就可以了,这看起来简单的步骤却最考验一个厨师的刀工,鱼肋上的肉味道也不一样,贴近鱼皮与鱼肋部的肉要差一些,最好的肉就是中间那层,想要把这层肉提取出来,首先厨师要懂得分辨鱼肉的层次,然后就是刀工,切多了就把贴近鱼皮与鱼肋部的肉切了下来,这会极大影响刺身的味道,切少了,制作刺身的鱼肉就不够了,有人会说多弄几条鱼来切就是了,这也是不行的,每一条鱼肉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掺杂在一起也会影响味道。

鱼肉取下来后,小泉中二要用刀把这些鱼肉切成精致的鱼片,岛国菜最崇尚的就是精致的外观,如果一个厨师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他是不配称之为厨师的。

小泉中二在厨艺上自然也是十分高明的,他切出来的这些鱼片,薄厚一样,外形一样,在小盘子中摆成一圈,中间放上了几多用白萝卜雕成的花,还有菊花与紫苏,让这道刺身看起来是赏心悦目,让人不忍下箸。

配合刺身还需要佐料,这些佐料有主要有酱油、山葵泥或山葵膏(浅绿色,类似芥末),还有醋、姜末、萝卜泥和酒(一种“煎酒”)。

今天小泉中二为这道刺身准备的佐料是山葵酱与酱油,这两样东西也是他自己带来的,跟金敬孝一样,都是他自己秘制的,市面上的山葵酱与酱油根本就没法跟小泉中二制作的这些比。

刺身旁边摆放的是杨物,也就是油炸食品,众所周知岛国是一个临海国家,岛国人最喜欢吃的就是海鱼,这道杨物也是用海鱼做成!

第三百二十章 岛国菜

炸鱼这种东西在华夏也十分常见,大排档烧烤大多都有这种食物,大这里出手的炸鱼都是整条下锅里去炸,然后撒上一些孜然、辣椒粉之类的调理,味道不敢说太好,但也不差,很多人都喜欢就这炸鱼喝啤酒。

小泉中二今天做的这道炸鱼与华夏卖的那些很是不同,选料他用的是鱿鱼,而且是鱿鱼上最有嚼头的鱿鱼须最前端,其他部位全部弃之不用,一条鱿鱼能有多少鱿鱼须,而鱿鱼须就取最前端的那小块,虽然一道岛国的杨物量不是很足,但这样选材,那一小盘扬物好是消耗了好几只个头不小的新鲜鱿鱼。

小泉中二并没有把这些鱿鱼须直接放到油锅里去炸,而是先用两把菜刀在案板上上下翻飞,把这些鱿鱼须都剁成了肉泥,撒上一点胡椒粉与食盐搅拌均匀后,又加入了欧洲独有的香料牛膝草汁,再加入一定量的面粉与鸡蛋清再次搅拌均匀,随即伸手抓起这些肉泥在案板上反复摔大。

懂行的人都可以看出小泉中二这么干一是为了让鱿鱼须剁成的肉泥更入味,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口感也就是嚼头,反复大力的摔打可以让本就很有嚼头的鱿鱼须更劲道。

足足摔打二十多分钟小泉中二才停下来,他先把这些散落在案板上的肉泥收拢早一起,加入一定量的淀粉,让肉泥更富有粘性,然后用刀把肉泥拍成长方形,在用刀切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搞定这些才小心翼翼的把这些正方形鱿鱼“饼”放入油锅中炸制。

炸的过程中小泉中二怕这些由于饼散掉,于是就用漏勺拖住鱿鱼饼在食用油的表面扎,每扎好一快金黄色的鱿鱼饼小泉中二就要换油,这让台下的观众看得心里大呼台上那小鬼子浪费东西,那些油明明够把所有的鱿鱼饼炸好,可他偏偏每炸一块就要换新油,太败家了。

在岛国人看来,油用了一次就不新鲜了,哪怕就炸一块很小的东西也不行,这会破坏食材本身的味道,岛国的菜肴追求的就是食材本身的味道还有精致,所以小泉中二这样的作法在岛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勤俭节约的华夏人看来那就似乎糟蹋东西。

一盘金黄色十分诱人的扬物很快就做好了,下一道菜就是煮物,其实就是汤,这道煮物就是一到龙虾汤,小泉中二先把龙虾头、壳取下,然后放入烤箱中,当烤至香味透出时,便把这龙虾取出来放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