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人的镇子一下只有两万人不到,留下的都是些没钱没本事的工人,像陈致远这个年纪的孩子全都送到了外边去上学,有点技术还能干的工人则远赴他乡去打工,剩下的只有老弱病残,宜山镇荒凉到了极点。
往日生意兴隆的早点店一家接着一家倒闭,陈致远在也吃不到那家香喷喷的抻面,在也吃不到父亲工厂的大肉包子,几乎一夜之间宜山镇的早点店就剩下了两三家还在艰难的维持着。
就是这两三家早点店在清晨也没了以前饱满的场景,吃早点的人只有小猫三两只,而早点店对面的学校也萧条起来,初中、高中已经关闭了,只剩下一家小学,前来上学的孩童只有几百人,这跟陈致远上学那会几千人的规模相比,实在是惨淡得不行,中午跟下午也没几个人来接孩子了。
宜山镇真的老了,被很多人遗忘了,孰不知在70年代,宜山镇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矿山之一,当时的矿长还去过人民大会堂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殊不知在70年代,大批的知青都想来这里,因为这的待遇好,而且还能当工人,殊不知80年代,宜山镇自己修建了铁路、公路、学校、医院,一举成为林城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殊不知90年代,矿上竟然买了一辆凯迪拉克作为招待车,那时候市长恐怕也才做个破旧的吉普吧?
可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了,曾经屹立在华夏的宜山镇终于破败下来,萧条两个字是陈致远在高中一直到他考研之前对家乡的评价,但是在今天陈致远通过自己的手,终于让宜山镇再次焕发了青春。
当他开车进入到宜山镇中惊喜的发现又见到了自行车大军,而且人数更多,这些人顺着公路往镇子深处驶去,时不时就有人跟工友打个招呼,然后拐进自家家的胡同口,但更多的人则去了学校。
陈致远没有开车离开回家,而是慢慢的开车跟着这些人,当他看到学校大门外密密麻麻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时感觉到一阵恍惚,似乎他又回到了那个停留早记忆中,已经有些泛黄的年代,可他清楚的知道,这不是那些记忆,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在这时,久没听到的下课铃声响起,黑压压的孩童们涌了出来,在人群中找寻着自己的父母。
大人们带着孩子往家走去,马路上两旁全是人,时不时就听到几个人的寒喧声,这跟以前的宜山镇太像了,简直就是一模一样,要说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人不同了,穿在他们身上的衣服也不同了。
顺着学校往上开,陈致远惊喜的发现早点店比以前更多了,现在不但有抻面,而且还有其他好多种早点,煎饼果子、肉夹馍等等,竟然不下几十种,而且这些早点店晚上也营业,卖一下简单的炒菜,供工人们下班来这里吃饭喝酒,由于店面小,所以价格很是便宜,现在5点还不到,可很多这种小店里竟然坐满了人,有些已经开吃开喝了,不时听到他们喝酒划拳的声音,有些人则坐在那里等着自己的家人朋友。
陈致远继续开车往上走,道路两旁的店面已经全部翻新了,饭店、超市、服装店一家接着一家,比宜山镇最辉煌的时候还要多,走着走着,陈致远就发现在镇子最里面已经开始修建家属楼了,这些楼全是按照陈致远要求做的,楼层不高,最多也就三层,现在虽然还没建好,但模样已经能看出来一些,颇有几分古意。
继续前行,陈致远终于到达了镇子的尽头,可他却发现在这个时间山上还全是人,这些工人正在按照陈致远的要求建设山枣、药材养殖基地,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宜山镇就可以收获第一批人工培育的山枣与药材了。
把车停在路边,陈致远走下车,迎着夕阳,突然放声大喊,他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山脉之间,引得山上工作的工人抬头向他看来,不知道是谁认出了陈致远,对着他大喊道:“致远什么时候回来的,晚上来三叔家喝酒啊!”
陈致远被夕阳染成金黄色的脸庞转向喊话的人,看了一会,陈致远认出了那人是自己家的老邻居,笑了笑随即喊道:“三叔明天吧,明天来我家喝酒啊,我刚回来今天就不去了!”
两个人隔着老远又说了几句话,陈致远这才上了车往家走,他在回来之前已经电话通知家里人了,想必这会饭菜已经好了,就等着自己回去了。
马路上的人流此时已经很多,开着车的陈致远脸上笑容也更加灿烂,他做到了,他让宜山镇焕发了清楚,再一次屹立在华夏大地!
第三百零七章 繁荣
陈致远把车速放得很慢,不是他怕开快了撞到人,只是他想多感受一下宜山镇的青春,多看看快十年没见到的情景,此时陈致远心里自豪而激动,自豪的是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宜山镇衰败的命运,让小镇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他激动的是眼前的情景应该只存在于他记忆中,可现在却硬生生的出现在他的双眼中。
宜山镇不大,开车的话五分钟都用不了就可以从头走到尾,所以陈致远车速放得再慢,也很快就到了自家的胡同口,他不得不把车停到路边,然后步行往里走,一进胡同,陈致远就感觉到了不同,以前这条路是土路,上面还有不少石头,一下雨就泥泞得不行,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条路被修成了水泥路,平整而干净。
双脚踏在水泥路面上,陈致远再次露出一个笑容,看来宜山镇的改变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在有一年,整个宜山镇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建的工业园,新修建的住宅区,还有学校、医院全部要重建,到那个时候宜山镇会成为一个古色古香但又是现代化的小镇。
脑海中一边幻想这宜山镇将来的样子,陈致远一边往家里走,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很多人家都在准备晚饭,由于陈致远家住的地方全是平房,所以走在路上可以轻易闻到各家饭菜的香味,这一幕依旧是陈致远很熟悉的,他曾经无数次在这个时间走在这条路上,鼻子里闻着街坊邻居家的饭菜香味,然后留着口水往家跑准备大吃一顿。
这次陈大官人没跟以前似的留着口水往家跑,而是放慢脚步往回走,街坊邻居的房子还是那些老房子,外表跟以前一模一样,但陈致远相信每一家内部都发生了变化,或许添置了新的家具,或许多了几样新的加用电器,在不久的将来陈致远坚信这种变化还会更大。
也确实如陈致远所想,随着陈致远在宜山镇两家药厂、山枣酒长、山枣养殖基地、药草养殖基地还有相对小一些的粮食基地的建设与生产工作展开,为宜山镇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宜山镇外出误工的人已经全部回来了,投入到建设工作中,但这点人那够陈大官人庞大基建工程用的,于是更多的外来人口被吸引过来,此时在宜山镇工作的建筑工人就多达两万多人,有了这么多人力,宜山镇的建设工作才如此之快,不然光是陈大官人那两家药厂建成就得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随着陈致远一家接着一家的开减肥会所,他那冒牌减肥药也是销量大增,当初招聘的工人早已经不够用了,现在减肥药长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八千人,过了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复方菊花散的药厂也增加了一定的工人,但由于从脂肪兑换系统中兑换出来的药品生产器太过先进,省去了很多人力,不过工人数量也有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