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一下,又道:“曲阜、泰安也要预备放弃,围济南之兵要随时准备北撤!”
一语既出,震得满屋子的天国王侯都目瞪口呆,这杨东王又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
“皇上,淮北巡抚衙门军报,淮北镇副将李万春、王金魁督军三万攻占沂州府城了。”
淮安,大明天子行在。罗泽南接过参谋送来的军报看了一眼,眉头立即皱了起来。
“杨秀清主动放弃沂州了……”朱济世坐在书桌后面,正用钢笔给应天府的皇后罗香梅写信,关照她让“兰芳派”加入正道会的事情。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未来的立宪议会里面会有两个主要党派,保皇会和正道会。前者必须依靠朱济世的财政支持,主流是粤系、闽系的政客和财阀;后者则是皇后的兰芳派(原先算是粤派的一个分支)同湘湖联手,在财政上依靠兰芳财团的支持。
而这样的局面,当然是朱济世有意造成的。在他的理解当中,议会如果不想变成橡皮图章,那就必须有两个实力差别不大的政党相互制衡。如果只有保皇一党,那立宪议会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摆设。
另外,议会当中的两个党派虽然对立,但是不应该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否则早晚把议会变成战场。所以朱济世并不刻意制造一个新党来和所谓士大夫旧党对立。而是扶植起两个新旧结合的政党——保皇会里面也有许多士大夫和勋贵,正道会同样有大资本家加盟。两者的观点和成分差距并不太大……保皇会相对更西化一些,而正道会也不是什么顽固派,他们的骨干湘湖派士大夫本来就是士大夫中的改革派。
关于资产阶级和勋贵、士大夫阶级必然对立的说法,我们的朱大皇帝表示没有听说过,传说中的三座大山不也有官僚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吗?没听说过“山”和“山”之间你死我活啊?而且玛丽亚的死鬼前夫不也是公爵兼大资本家同时还是大地主?
所以朱济世认为,大明帝国政党政治的萌芽可以从保皇会和正道会开始了。当然现在仅仅是萌芽而已,因为立宪议会和各省公局的权力很小,只有建议和弹劾权而已,大权仍然由朱济世把持着。在他看来,哪怕是资产阶级专政式的宪政,也只能缓慢而稳步地推进。能用几十年时间,在20世纪初期确立中国特色资产阶级专政就不错了。
这事儿,急不得也缓不得,得一步步稳稳推进。
不过北伐统一中原的事情,却不得不搞大跃进了。
“军师,看来杨秀清是容不得我们把北上日期拖延到明年秋天了,他现在把地盘往苗沛霖手里丢,接下来还有可能让林则徐和曾国藩占地盘,真要让他们做大了,将来都是麻烦。”
朱济世放下手中的钢笔,将刚刚写完的书信装进信封,然后亲手用浆糊封上交给当值的秘书官,然后又对秘书官道:“去通知老皮尔和师长以上将领,让他们下午到行在开会,我要和他们商量北上的具体布置。”
第510章 恩怨须分明
大明和太平天国的两军决战,一百多万人对垒,大明皇帝和“天国上帝”照面,这就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了,自然要慎之又慎了。而且同上一次收江南的情况不同,现在北方的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已经没有完善的行政体系可供利用。太平天国并不是合格的建设者,但却是相当高效的破坏者!满清原来的行政体系已经荡然无存,连一直以来作为朝廷统治基础的士绅也不复存在,要么被太平军消灭,要么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
现在的北方农村,除了少数大城市周围,都已经是无政府状态了!而且北方的粮食生产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动乱而大幅度萎缩,如果不出意外,1850年北方各省肯定要爆发大规模粮荒!如果大明的北伐提前,那么朱大皇帝就必须要对北方数省的饥荒负责,更要提防因为粮食不足所引发的民变。
淮安府,大明天子行在,朱济世准备召开御前军议。开会决定军事问题前,他需要先定下政治方针,于是就和罗泽南还有被朱济世特地从苏州请来的潘世恩商量起来。这潘世恩虽然已经是80来岁的年纪,但是他熟悉长期在清廷担任高官,对北方各省的情况无比熟悉,也稍知一些兵略,又和被困在济南城里面的那些个不知道是忠恭顺王还是忠大明的家伙相熟,所以朱济世就以他为参赞,问以安北之策。
潘世恩道:“平北之策还是一个抚字,可惜林少穆病重体弱,否则以其为北直隶总督,北方之事就可尽委之了。”
朱济世淡淡一笑:“没有林少穆还有曾国藩嘛,山东之事可暂时委任给他吗?”
潘世恩摇摇头:“就怕曾涤生的刀磨得太快……他的湘勇在这两年可被太平军欺负惨了。”
“潘先生的意思是……”朱济世摸着胡子,似乎不解其意。
潘世恩笑了笑道:“太平军和曾涤生有仇,对皇上对大明却是有功的,破灭满清,屠八旗壮士二十余万,是为大明报仇,即便据北方抗王师,也是功大于过,皇上当以宽仁待之,如何能尽皆屠戮?老夫以为,皇上平北之策就在于恩怨分明,厚赏而轻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