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济世皱眉细想,然后豁然,连声道:“潘先生果然高明!洪杨与我大明有功无过,即便与朕逐鹿中原,也是因为清失其鹿罢了,朕不会对太平军将士赶尽杀绝,即使拿到杨秀清也会以公侯之位相待。”
一旁的罗泽南闻言却大皱其眉,有些埋怨地看了潘世恩一眼,不过却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来。要不是杨秀清在滑县在北京城里杀了个血流成河,江南的士大夫哪儿那么痛快就投靠大明?这满清其实是北杨秀清给打垮的——满清的基础就是一百多万旗人,其中精壮顶天二十万,其中至少十五万让杨东王杀了,连道光皇帝本人都成了阶下囚,谁还会对满清报以幻想?既然满清已经无望,江南士大夫也只有在朱明和太平天国之间选择一个效忠了,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怎好投靠拜上帝灭名教的太平军?当然只有投靠大明,这样才让朱济世拿下一个完完整整的江南鱼米之乡。
朱济世却含笑点头,这个潘老狐狸只是老,可一点不糊涂啊!自己只是和洪杨争天下,和太平天国的普通军将算不得死敌。说起来,自己和洪秀全、杨秀清还有太平天国的上帝都是亲戚呢,就算抓到洪秀全、杨秀清也不会砍了他们的脑壳,还是要在应天修个府邸养起来的。至于寻常的天国骨干,就更加要妥善安置了……对整个国家民族而言,他们还是有功劳的,自己连奕欣都宽恕了,还封了渤海公,怎么就容不下这些民族功臣?
山东泰山,杨秀清登上山顶,远望东南,沉郁已久的心中顿时荡起一股豪气。他还没有失去中原逐鹿的本钱!之前韦昌辉在徐州的兵败只是小挫而已……韦昌辉的兵本来就不怎么能打,除了曾天养的洋枪左军,其余都不是真正的精锐,在攻城战中被苗家军打垮也不说明太平军一定朽了。不过却可以给朱济世君臣造成这样的假象,他们现在一定都变成骄兵了吧?
骄兵必败啊!
所以现在还得继续用骄兵之计,大踏步后退,放弃山东、豫东的地盘,让朱济世、苗沛霖还有济南城里那些人去争吧。而且山东、豫东的秩序早就乱了,地方上盗匪横行,豪强割据,老百姓民不聊生……就让朱济世去头疼吧!那么乱的地盘,没有大军镇抚可不行的,这样一来,明军不断占地,他们的兵力就会不断摊薄,等到了黄河以北的大平原就一定有可乘之机了。
自打破了北京城,杨秀清可就一直在准备和朱明决死战了!他在军事上的准备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将黄河溃决所造成的200余万灾民编伍团营,安置在北京周围,一共组建了8个屯田军!随时可以拉出十几二十万精锐!这些灾民得到太平天国收容,又分给土地,自然对天国感恩戴德,全都成了拜上帝教的信徒,上了战场可不亚于广西出来的老兄弟!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扩充骑兵马队,在和满清议和之后,太平军就和内蒙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建立了联系,用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换取了大量的马匹,再以豫王张乐行的捻军马队为基础,组建了前后左中右五个马军,拥有骑兵近6万。虽然都是仓促组建起来的,但是比起没有多少骑兵的明军,总归是个巨大的优势。
可惜,两江的漕帮始终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连一场像样的民变都没有闹出来,顶多就是几场抢米风潮,还都给明军毫不费力镇压下去了。看来江湖上面红花最多,青叶最软,白莲藕最凶的说法还是不错的。
“东王殿下!苗家军又北上了,正往曲阜开进!”
代替杨辅清统领东殿直属各军的求王林凤祥这时急急走到了东王身边。
“东王殿下,标下愿带一部兵马去狠狠教训一番这个不识好歹的苗妖头!”
林凤祥大声吼叫着,徐州之败在他这样的“老兄弟”看来,简直就是天国奇耻大辱。
“车马准备好了?”杨秀清只是淡淡一问。
“东王殿下!”林凤祥噗通一下跪在地下,“请允许属下出战吧!”
杨秀清哼哼一笑,道:“朱济世一定已经北渡淮河了!要不然苗沛霖是没有胆子往曲阜而来的。”他的声音陡然放沉,“这一战的关键不是苗沛霖,而是朱济世!只有打败他,我太平天国才能坐稳了这个花花江山!”
听到杨秀清这话,林凤祥就是一惊,他是略知杨秀清的大计划。就是大幅度后退,把山东、河南这些被战火蹂躏得一塌糊涂的烂地都丢给朱明,然后集中兵力在黄河以北和明军打一场大的,一战定生死!
杨秀清冷声说着:“直隶一战,定的是我天国存亡,本王也将亲自上阵督战!若不取胜,誓不生还!”
退路当然已经准备好了,杨秀清说这话的时候,杨辅清已经取了西安,李秀成正带兵“护送”恭顺王父子还有绵愉和僧格林沁的军队去甘肃的封地。不过这些不能和普通的太平军将士说,对他们,杨秀清必须要摆出一个决死一战的姿态!
第511章 兵分三路来
大明光复3年,冬。
中原的连番大战已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陷于疲敝,更何况太平天国骤然崛起,并没有治理大片土地的经验,又无法和传统的士绅阶级结合,因而中原地区的秩序相当混乱——太平天国的有效统治只集中于洛阳、开封、南洋、襄阳等几个中原大城周围,还有北京附近“屯田八军”所辖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