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郭泰来刚毕业做火箭发动机的时候就能轻松抱着八十公斤的金属柱,赵晏晏也了然。不过听到郭泰来说到钛合金,赵晏晏有心想要说点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来。
“对了,这次为什么做了六种榴弹弹头?”没有说钛合金的事情,赵晏晏疑惑的问起了郭泰来制作的榴弹弹头。
那批弹头已经在一个军工厂封装,由军代表现场看着生产,严格按照郭泰来的要求制作,然后封存。甚至连那些发射药都是严格控制的,剩余的部分都被带走。
“因为我不确定哪一种最能够符合我的要求。”郭泰来叹了口气回答道。
这是郭泰来这次的一个bug,毕竟是狙击弹药,没有确定弹药就要制作枪械其实是违反规程的。但郭泰来又想要拿出设计,所以不得已用了这样的方法,假装自己有一个弹药设计选择的过程。事实上,这个经不起严格的学术推敲,郭泰来说不得到时候只能以经验二字来搪塞。
“发射器也有这么多?”郭泰来制作的零配件不避讳赵晏晏,赵晏晏几乎一眼就能确定这是四套发射器。
“两种型号。”郭泰来已经做完了,很详细的讲解道:“一种轻型的,35毫米榴弹,一种重型的,40毫米榴弹。两种型号我都有一种高成本轻量版的制作。”
“轻量版?”赵晏晏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恩,机匣之类的尽可能的用航空铝材减重。”郭泰来解释道:“但还是不够轻,为了保证强度,所以我用钛合金替代了一部分钢制枪管外部。就是用一个钛合金管子套在特种钢制枪管外面,取代全钢制枪管,达到减重目的。”
郭泰来说的很轻松,但事实上做起来一点都不轻松,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里外枪管嵌套,还要浑然一体,估计除了郭泰来这种能做到变态精度的高手之外,连某些高精度数控都无法完成。事实上,郭泰来做的不仅仅是嵌套,还有两者之间的焊接,靠着纳米机器人,完成了最精细的操作。
赵晏晏毫不怀疑郭泰来能做到这一点,对于制造工艺赵晏晏完全相信,她只是想知道减重的效果:“这样能减重多少?”
“理论上可以做到更轻的,甚至全钛合金枪管也不是不能做到。”郭泰来很认真的回答道:“但柳哥他们几个计算过了,不能比十一公斤轻,否则后坐力会大到无法承受。倒是重型的这款减重比较多,加三脚架也才二十公斤,比普通钢制的轻了五公斤。”
“现在可以测试?”赵晏晏的目光亮了起来。连重量都已经有清晰对比,应该是做完了吧?
“还要等弹药完成。”郭泰来老实的回答道。
“我马上去安排!”赵晏晏惊喜道,从郭泰来怀中挣脱,飞快的打电话去了。
“弹药还要等两天。”一会之后,赵晏晏回来说道:“要后天才可以测试。我会安排京城军区的靶场,到时候我来接你。”
“对了,关于瞄具的事情,我有些新的想法。”郭泰来对此也很期待,但他还是说出了瞄准镜的事情:“我现在只能制作白光瞄准镜,但我希望有一款更高级更精准的瞄具,不知道哪个单位可以设计。”
第0430章 实弹测试(上)
“什么样的瞄具?”赵晏晏好奇的问道。
“白光瞄准镜的功能有限,射击的时候必须要测距,计算风速温度等影响,然后对照射击参数表来进行。”郭泰来先把白光瞄准镜的使用方式说了出来。
这个赵晏晏很清楚,她在特种部队训练期间,也学习过狙击步枪的使用,知道这些。目前来说,这是通用的狙击手设计手法,所以通常状况下,狙击手还会配一个副手,负责测距和计算弹道。射击参数表也是通过大量的各种环境下的射击归纳出来的,经验居多,但未必一定准确。
“我想要的瞄具,是集夜视,测距,温度湿度风速测量,外加计算弹道于一体的光电一体化瞄具。”郭泰来紧接着描述起他想要的瞄具:“至少得有5到20倍放大倍数,然后计算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能够加上定位功能连带计算重力影响,那就完美了。”
“你说的这些,我也想要。”赵晏晏苦笑了起来。她听着郭泰来说的这些也觉得功能强大兴奋不已,可是,国内现在的技术力量做不到啊!
不说别的,光是夜视系统小型化,就还没能做到,这不只是牵涉到光学,而且还有液晶或者等离子显示屏,os处理芯片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这还没算上计算用的cu,以及各种微型测量模块,要集成到一款瞄具上,相当的困难。至于gs功能,国内北斗系统才刚刚做了验证,根本不能实现综合定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