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们家也是有一片菜园子的,距离家里比较远,元宁也是考虑到照料起来不方便,才没去种,自家附近有了菜园子,这片地就要交回村子里,她便主动找上里正张大山说了一声。
张大山怜惜他们一家全是孩子,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收回,还让自家儿子帮忙去把地翻了,按照元宁的要求,也给种上了苎麻。
可巧这一片菜地和之前她换好的良田还是挨着的。
种地的时候都不需要重新撒种,只需要把旁边地里的苎麻苗挖一些过来就好了,反正那边出来的也挺密,需要定苗。
但张大山这份人情元宁不能不记,但暂时手头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谢礼,只能暂时记下来,打算等自己果林里的果子可以摘了的时候,把那些有吉祥图案的给送一些过去。
转眼间,元宁来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小季秀快要四个月了,终于学会了翻身,小脑袋也能抬起来一阵子了,但还是很瘦弱,元宁吩咐看孩子的仲灵,每天都要在太阳不强烈的时候带季秀出来晒太阳。
为了方便起见,还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小推车,连避震都做好了。
全家人一点点看着这小车在元宁手里诞生,都对长姐充满了崇拜,“长姐,你怎么什么都懂啊?”
他们从来不曾见过这种东西。
元宁呵呵笑道:“我就是琢磨着,季秀若是躺在这里头,也不用人抱,仲灵省劲儿,她自己也舒服,我想了好久了呢,你们没见我也是一边琢磨一边做的?”
第二十一章 创造
理工生的脑子那可不是盖的,她只是在脑子里过了几遍,就有了图纸,以她的动手能力,哪怕是工具不齐全,材料不够理想,三天也能做完了,但她愣是磨蹭了七八天才做完,然后还花了两天的时间来打磨。
因为是给婴儿用的,必须要光滑没有毛刺。
这个小车是一车两用的,放平时婴儿可以在里面躺着,支起来就可以在里头坐着。十分灵活。
季秀的月份还小,只能躺着了。
她在这里做小车,仲灵就去翻了去年家里割的芦苇,和伯钟一起推着小石磙子,反复碾压之后,得到细致的芦苇披子,织了一张小席子。
原本小丫头是不会这个的,但因为想着要替长姐分忧解劳,便大着胆子去邻居家求问,大家见她小小年纪却这样懂事都十分心疼,想要代劳。
可是仲灵坚持要自己做,邻居们便耐心手把手教导。
尽管如此,真正上手的时候还是很难的,仲灵因此把手割伤了好几次,但她都是一声不吭,吮掉血珠便继续织席。
如此一来,不光是把季秀的小席子织好了,还给自己家大炕上织了一张芦苇席。
芦苇织的席子光滑细腻轻便,而且温和,尤其是天气热的时候睡起来比较舒服。
不过,邻居们还跟仲灵说,其实家里炕上最好铺秫秸席,也就是用高粱秸秆织的席,高粱秸秆乡下就叫做秫秸了,也是用石磙子反复碾压之后,劈开,用水浸泡,使之柔韧,然后用席刀压着织成席子,厚实耐用,一张秫秸席能用十来年呢。
秫秸的用处多着呢,做柴烧只是最简单粗暴的用法,它不仅仅可以用来织席,还可以用来做篓子、笸箩、锅盖,高粱穗连接的那一段,和高粱穗一起可以做笤帚、炊帚,去掉高粱穗还可以用来做盖帘、馍筐,嗯,也可以做蝈蝈笼子。
手巧的人,还能用高粱秆做灯笼。
扯远了,仲灵还小,能在邻居的帮助下织出一铺大炕的秫秸席算是不错了,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别的。
倒是元宁,看到家里那些盖帘什么的都旧了,笤帚也快秃了,找人求教了一下,便自己动手做了几个出来。
伯钟几个都觉得,自家长姐简直都神了,村里男人女人能做的事她都能做,村里能人做不到的事,她也做得到!
这中间还下了几次雨,族人帮忙修整过的房子倒是没有漏雨,可是一变天,气温下降才知道该漏风的地方还是漏风。
这个样子到了冬天可不好受。
所以元宁又和了麦糠和黄泥,修修补补,把大部分漏风的地方都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