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安低头看奏章,见最上面的一份,是将李恪的罪名昭示天下,称其为叛逆,大唐要派军队去营州,对李恪进行讨伐。这是早在预料中的事情,他倒也没说什么,说了也是白说,现在整个朝廷里,没有一个人会向着李恪的。
再往下看,奏章主要是围绕着大军远征的事,兵员、粮草、以及理由等等,一大堆的问题。
王平安大略翻了一遍,这才道:“皇上,这些事情都是要在大朝会上讨论的,不应该直接向您禀奏啊,如果是提前请您过目,拿出个章程来,也得附加三省的建议,这么直接就让您批复,似乎不太妥当。”
李治一听这话,立即拍大腿,道:“对啊,朕被他们给绕迷糊了,多亏无病你提醒。这种大朝会上才能说的事,干嘛要朕提前批复?如果事事都让朕来决定,那朝廷养那么多大臣干嘛,俸禄多的没地方发么!”
一旦发现工作是可以推给别人的,王平安给他找到了不必干活的理由,李治的精神头儿立即就足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王平安道:“可是,既然奏章已经送来了,如果皇上不批复,怕是会落得个惰政的名声,那就更不好了。现在离大朝会还有两天,只要能拖过这两天,那就没问题了,大朝会上让大家们讨论去呗,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李治连声道:“对对,就得拖,还得拖得理所应当。可是,怎么拖呢?可有好的理由?”
王平安想了想,道:“皇上思念先帝,又关心先帝的那些嫔妃,她们出家当了尼姑,正是需要关心的时候,皇上不如去关心一下?这种理由,没谁能够反对吧,孝为百善之首,那些嫔妃可都是皇上的长辈呢!”
他心里补了一句,武媚娘除外!
李治笑道:“对啊,就用这个理由,咱们明天就去感业寺转转,现在天气正好,朕也想出宫去走走呢!”
第七百六十八章 大家一起去
那边,一直坐在柱子底下的史忠臣说话了,他慢慢地从墩子上站起来,道:“皇上,要依着老奴,要去散心,哪里不成啊,何必去尼姑庵呢?在御花园里不是很好吗,现在天气还有点凉儿,就别往远了走吧!”
李治皱起眉头,看了眼王平安,冲他努努嘴,压低声音,道:“他现在老糊涂了,有时候坐着坐着,就能睡过去的。”
王平安轻轻点了点头,其实现在的天气是不冷不热,刚刚好。可史忠臣却说天气还有点冷,显见是身体开始虚弱了。
史忠臣慢腾腾地走了过来,道:“皇上,你说老奴老糊涂啦?其实老奴只是气血不足了,可心里却明镜似儿的呢,啥都不糊涂!”
李治啊了声,奇怪地道:“忠臣,你听见刚才朕说的话啦?朕说话的声音挺小的啊,是不是啊,无病?”
王平安忙点头道:“是了,皇上的声音不大,连臣差点都没听见。史叔父老当益壮,精神矍铄,竟然能听到则才皇上说的话,倒比小侄还要强了。”
史忠臣走到跟前,摇头道:“老奴哪里听到皇上刚才说的话了,只是见皇上和无病低低说了句话,老奴就猜到了,定是说老奴老糊涂了!”
王平安和李治一起笑了。这史忠臣当年也是叱诧风云的一个人物,与长孙无忌等人的区别就在于,他是宫内的宦官,而长孙无忌等人是朝臣。史忠臣老狐狸一只,老得连毛都白了,他只要一看别人的表情,就能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十猜九中。
李治笑道:“忠臣,朕是要和无病去感业寺,去看看先帝的那些嫔妃,她们都当了尼姑了,怪可怜的,所以朕去慰问一下,也算尽尽孝道呗,她们再怎么说也是朕的长辈。”
史忠臣看了眼李治,又看了眼王平安,他想起武媚娘的事来了,只不过在他的心里,一直认为武媚娘已经死了,大患已除。
史忠臣道:“尽孝道应尽,可是别在那里耽搁太久,让外人说闲话,那就犯不着了。皇上登基未久,朝中大臣人心未附,万事还当小心为上。”
李治嘿了声,笑道:“哪有外人,能有啥事儿,怎么可能有人说闲话呢!”
史忠臣摆手道:“皇上,您忘了李恪的事了,关于征讨他的奏章,还在案子上放着呢,您怎么就把他给忘了呢?朝中哪些大臣是暗地里和他勾勾搭搭的,会不会借着这个事儿,造谣出来污蔑皇上,这可都是没准儿的事啊!”
李治看向王平安,道:“忠臣说的对啊,无病你看呢?要是你,你会怎么个造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