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母端着一杯酒对柳若冰道:“若冰,今天难得高兴,老身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秋池扑哧一声笑了:“娘,你什么时候学会这戏台上文绉绉的话了?哈哈哈。”
杨母眼睛一瞪:“别打岔,娘这和柳前辈说正事呢。”
柳若冰喝了几杯酒,脸上已经泛起两朵红霞,微微欠身,道:“太夫人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杨母望了一眼冯小雪,“芷慧和晴晴两人的孩子说着话前后脚就要生了,难得若冰你也刚好有个未满月的孩子,所以我和儿媳妇小雪一商量,难得他们这么有缘,差不多一般大,孩子在一起呢,也有个伴。所以,要是不嫌弃的话,老身想邀请你和孩子留下,以后就住我们家了。”
柳若冰微微一怔,没想到杨母说的居然是这件事,心下里颇为感动。
杨母顿了顿,端起酒杯站起身,接着续道:“听我儿说你武功高绝,所以,将来芷慧和晴晴的孩子长大一些了,老身想让他们拜在你的门下,三人师兄妹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成长。不知若冰你意下如何?如果你答应了,老身这里就先代孩子们敬你一杯拜师酒。”
听完杨母一番话,柳若冰身子微微一震,侧目又望向杨秋池,见他很是兴奋地望着自己,眼中满是热切,知道夫君在想着法留下自己,不由心中一暖。
可猛地听杨母说要杨秋池小妾的孩子将来拜自己为师,这她还没仔细考虑过,不由有些迟疑。
这一点杨秋池倒没想到,想必是杨母和冯小雪两人私下里商量的。这一听之下很是高兴,这真是个好主意,如果柳若冰当了秦芷慧、宋晴的孩子的师父,从这个角度说来,那柳若冰就与自己一辈了,从这个角度说,将来便可以娶柳若冰了。
柳若冰又望了一眼杨秋池,她当然也想到了此节,还以为是杨秋池的主意,想起虽然自己答应了杨秋池留下,但杨秋池始终不放心,用心良苦想让自己的留下更有理由,不由得心中既是温暖,又是欣慰。
柳若冰一瞟眼看见宋芸儿闷闷不乐的样子,微一沉吟,知徒莫若师,她如何不知道宋芸儿为何不高兴的原因呢,笑了笑,端起酒杯站起来,说道:“多谢太夫人赏识,只是现在孩子还没出生,真要练武的时候,又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了。到时候,还要看看孩子适不适合练我这门武功,如果不适合,反倒耽误了孩子,所以,等几年之后再说这事,可能更妥当一些。”
宋芸儿一听,感激地望了一眼柳若冰。
杨秋池微微一怔,随即也明白了,如果秦芷慧、宋晴的孩子拜柳若冰为师,那就与宋芸儿是师兄妹,无形中,宋芸儿就矮了杨秋池一辈,那将来如何成亲呢。
其实,这种两头大的情况,在亲戚排序中经常出现,本来不足为虑,但涉及到自己的婚姻大事,又不由得宋芸儿不忧心忡忡了。
现在柳若冰没有当即答应拜师的事情,既不扫杨母的面子,又给宋芸儿留了足够的嫁到杨家的时间,当然,为拜师的事情也留了后路。
柳若冰接着说道:“太夫人盛情邀请若冰留下,若冰感激不尽,至于这留下来的事情……”
杨秋池听她言语犹豫,生怕她出言拒绝,忙道:“柳前辈,别忘了,你答应得保护我的安全的!”
柳若冰侧目望向杨秋池,正看见他紧张地望着自己,眼中满是那种等待判决的患得患失的眼神,不由心中充满了爱怜。
这次年宝玉则山一战,杨秋池与柳若冰可谓又经历了一次生死与共的考验,在以前,柳若冰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想着既然杨秋池不能与自己双宿双飞,那自己就要一个他的孩子,然后守着孩子相依为命,孤独终老一生。
可上次在一指峰离开杨秋池之后,她才发现,其实,自己的想法都是在自欺欺人,对杨秋池的爱恋日深,自己就越发不能离开杨秋池了。
在建文老巢山洞里见到杨秋池之前,柳若冰几乎是度日如年,每日里想的都是杨秋池,当确定有了杨秋池的孩子之后,这种思念变得越发的强烈。那一场生死搏杀之后,柳若冰就知道,自己的生命里已经不可能没有杨秋池了。
只是,她高傲的个性,让她无法接受与别的女人分享杨秋池的感情。但她又已经离不开杨秋池,于是,她选择了逃避,答应了杨秋池到成都居住的要求。
在成都的日子里,几乎隔几天就能收到杨秋池的信,柳若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杨秋池表达自己对她的思念的信件,一颗字一颗字她都记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