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勋闻言不禁一愣,心说当初还是你向我举荐逄纪为宾的,我当你们多少有点儿交情,怎么如此断然声称“不必救”,为啥呢?“为元图此番,乃自蹈死地耶?”他是自己作死,所以你不建议我去救他吧?
关靖微微一笑:“适元图寄书与靖……”
此言倒是大出是勋意料之外,他一皱眉头,便问:“书在何处?”关靖说我已经烧掉了,正要把其中内容禀报主公——“彼云已离洛阳,自去矣……”
逄元图可不是普通谋士,阴谋秘计不在关士起之下,他一心报复曹昂,为此不惜离是勋而随曹冲,蛰伏数年,苦心谋划请来纬氓和尚,难道就不考虑一旦事情败露,自己将会死无葬身之地吗?想当年在袁绍麾下,他就搞过类似花头,结果活生生把袁本初给气死了——倘若袁绍多留一口气,还能不治他矫诏之罪吗?逄纪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后怕。其后又在辽东,欲卖公孙,公孙度吊着最后一口气,要把他擒回来宰掉,被他提前设备,脚底抹油,逃奔曹营……
种种教训是在,他又怎可能不留后手啊。
本来这事儿已经沉寂好几个月了,别看表面上风波渐息,曹昂并未丢失储位,其实经此一闹,他在曹操乃至群臣心目中的地位是直线下跌,逄元图奸计得售,正在得意呢,突然听到了都内盛传的谣言。他倒是没有料到刺奸已然查到了相关自己的蛛丝马迹,然而“不虑胜,先虑败”,天子必会深究谣言根底,很可能扯到自己或者曹冲身上来。所以逄纪给曹冲留书一封,假称老家的妻子有病,请假往探,然后收拾行李便潜出了洛阳城。
倘若是虚惊一场,那么我先避避风头,过段时间再回来,曹冲也未必会因为自己不辞而别有所怪罪——一来我虽未辞,但终究告了呀;二则前计得售,曹冲必愿继续仰仗。可要是这事儿真揪到我脑袋上来,天广地大,自有王命所不及之处也。
是勋听说逄纪跑了,倒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家伙够敏,倒省得我费心了。再问关靖:“元图尚言及他事否?”关靖说有,逄纪含糊着表示,倘若曹操责问曹冲,估计曹冲必定会把自己给供出来,甚至直接杀人灭口,所以他非走不可……
是勋一皱眉头:“历阳王何至于此?”
关靖一撇嘴角:“元图乃云,历阳王深肖其父,杀伐决断,宁负人而不肯人负之也。”曹操不是说倘若他是曹冲,必定第一时间杀了逄纪吗?嘿嘿,曹冲跟他老爹的性情、为人处事那是一样一样的,逄纪在他幕中多年,对此了解得再深刻不过了。
是勋长叹一声:“如此,其人不可戴也。”赶紧先把曹冲从储位候选名单里删掉吧。然后又问:“元图何往?”关靖答道:“彼云欲览朔漠风光、异域风情。”是勋点点头,瞧这意思,他打算往投吕布——也好,总比跑蜀中投刘备强。逄纪要真打算去投刘备,说不定我一狠心,派人前往搜捕,把他……起码得把他给囚禁起来呀。
逄纪出外避祸,除了给曹冲留下一封书信外,就仅仅寄信关靖,毋庸置疑,他跟关士起之间必然还有隐秘的联络渠道,否则倘若都内风平浪静,他也得能够得着消息才好坦然返回啊。如今我向关靖透露了与曹操之间的隐秘之言,关靖也定然会通知逄纪,让他赶紧走,别再回来了。
关士起待友倒也颇诚,可不管怎么说,他跟我多年主从之谊,那咱俩的交情,跟他逄元图没得比。真要是我下令拘拿逄纪,关靖必能办成啊。
第十四章、三不可立
曹操最后究竟派了谁去警告曹冲,是勋并不清楚;曹冲对此做何反应,倒是略可猜度——逄纪既然落跑,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啦,只能用上策去向曹操谢罪,或者用中策,把事儿干脆都推到逄纪身上,假装自己受了蒙蔽。总之,数日后刑部便即行文,以盗窃历阳王库财并且潜逃的罪名,通缉逄元图。
风波貌似暂时止息,而民间的谣言,在官方明令禁止之后,也逐渐淡化下来。转眼就到了年底,秘书丞阮瑀阮元瑜因病辞世,年仅四十八岁。阮瑀乃当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深得曹操宠信——也算是曹操机要秘书之一——因此曹操亲往致祭,百官亦不得不被迫去走个过场。是勋与阮瑀并无深交,但对方终究算是蔡邕的弟子,而自己与蔡邕之婿王粲素来交好,不可能不为他写上一篇祭文或者悼诗啊。
这回的诗并未抄袭,而乃是勋所独立创作的——一方面肚子里的货色越掏越少,剩下的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再轻易趸出来啦;二则他与阮元瑜交情尔尔,即便依靠自己的能力写一篇平庸之作,也不会遭人鄙视。不过是勋由此而不禁想到了王粲……理论上王仲宣再过几年便会因疾疫而英年早逝,对他的丧事可不能随便糊弄啊……
只希望历史已经改变,王粲能够多活些年头吧——终究他比自己还小着好几岁呢。
然后转过年来,魏朝的第一重臣、太宰荀攸荀公达也病倒了,曹操亲身前往荀府探视。荀攸趁机就说啦,臣已年近六旬,即便这回能得痊愈,估计也熬不了几年啦,恳请陛下放臣返回家乡颍阴养老。曹操婉言劝慰,荀攸却不肯改变主意,还说:
“臣料交、广必下,则刘备受削,其力愈弱,少可三五载,多不过十载,蜀中必可定也。今陛下鹰扬奋发,诸贤效命,臣驽钝之姿,已无可用也。陛下尚留臣何为?若有疑虑,可即问之,臣为陛下解。”你没什么地方可以用得着我啦,还是放我返乡吧——倘若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可以现在当面询问,我再最后帮你出出主意。
曹操闻言,自知无可再留,于是微蹙双眉,沉吟不语。荀攸说我知道了——“陛下今所虑者,得非储位耶?”
曹操轻轻叹了一口气,即问荀攸:“设不用子修,尚可谁属耶?”